發布時間:2023-12-04 11:30:22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中物聯
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12月2日在北京閉幕。記者從閉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首屆鏈博會期間,有關各方共舉辦360多場配套對接、交流活動,發布研究報告、宣言、標準等23項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共簽署合作協議、意向協議200多項,涉及金額1500多億元。
“首屆鏈博會既是專業展又是跨界展。其積極的外溢效應不斷顯現,廣大參展商和觀眾收獲滿滿。”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在會上表示,大家都說,到鏈博會來不是“掰手腕”搶客戶而是“手拉手”找伙伴,參展商之間不是競爭關系,更多是客戶關系、合作關系和共贏關系。
幾天來,眾多參展商用好用足鏈博會平臺,組織對接洽談、新品展示、項目簽約、報告發布、產品推介等活動,所取得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能落地,拓展了產業鏈朋友圈,延伸了供應鏈伙伴網,集聚了創新鏈驅動力。
例如,參展的7家廈門企業都找到了幾家到幾十家不等的潛在合作伙伴;深圳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約20家潛在客戶;湖北省茶葉集團與其他參展商達成開發藥食同源產品和特色飲品的合作意向;內蒙古基碩科技與新疆兩家企業就開展畜牧數字產業鏈合作達成意向;多個非洲國家參展、觀展機構與穩健醫療、華大基因等參展商就加強農業、醫療等領域合作進行了深度接洽。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中展集團董事長林舜杰介紹,有的熱門展位,單日觀眾流量達到1萬多人;有1/3的參展商結識了10家以上供應鏈合作伙伴。“這樣的合作其實非常重要,因為一旦大企業的供應鏈布局以后,其與合作伙伴將是非常長期和穩定的關系,意義遠遠超過簽一個貿易訂單。”林舜杰說。
據介紹,首屆鏈博會期間,100多個部門和地方政府代表團密集觀展,既宣介了政策又提供了指導,既推介了地方產業又帶來了市場機遇,讓廣大參展商受益匪淺。
首屆鏈博會縱向展示各產業鏈關鍵環節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橫向展示金融、物流和平臺企業等服務,共有515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47家企業以互動式、沉浸式、體驗式方式,首發首展首秀62項代表性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
“觀眾普遍表示,首屆鏈博會通過數字化賦能、場景式呈現、多元式互動、沉浸式體驗,全鏈條地展示了供應鏈的運行場景,讓抽象的供應鏈可視可知可感。”張少剛說。
據介紹,在整個展期,中國貿促會對所有515家參展商進行了逐一走訪。參展商普遍表示,這次鏈博會雖是首屆,但參展商和觀眾質量很高,成效遠超預期。12月1日,思愛普(中國)、GE醫療、科大訊飛等近50家企業與鏈博會承辦單位中展集團簽署第二屆鏈博會參展意向協議。
“鏈博會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中國貿促會將與各方共同努力,把鏈博會年年辦下去,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越辦越好。”張少剛說。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