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13 09:45:07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社會就業出現了靈活就業人員增加、境外就業人員增加、就業連貫性減弱等新的就業特點,現行社會保險體系出現了一些不相適應之處,需要加以細化完善。
全國人大代表、中遠海運集團船長倪迪就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優化船員等特定人群社會保障權益問題,對936名遠洋船員進行了調研。
倪迪表示,交通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海運承擔著我國外貿90%左右的貨物運輸。近三年,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之下,航運物流業的重要性、戰略性更加突顯。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遠洋船員個人所得稅優惠等政策,疫情防控期間積極保障船員換班,給予了船員深切關注、關懷。展望未來一段時間,給予船員更多的權益保障,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必然要求。
倪迪表示,船員在船工作期間,存在社會保險與行業強制商業保險重疊的問題,按照國際公約要求,船東或船舶管理公司須通過船東責任附加險為其提供充足的工傷與醫療保障,與此同時,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用人單位和船員個人仍需繳納社保費用,船員重復繳費但無法享受“雙保”。另一方面,船員需要長期在海上工作,無法兼負照顧子女和贍養老人的重任,需要社會保障方面有所加強。
目前越來越多的船員采取靈活就業方式,個人承擔全部24%的養老保險,但其中只有8%進入個人賬戶,16%進入統籌賬戶且無法隨流動就業而進行異地轉移,社會保障水平難以達到預期。
倪迪建議,根據就業形態新變化完善社保頂層設計,結合船員等特定群體的職業特點,完善頂層設計,建立適合特定人群就業特點的保障機制,實現應保盡保。此外,建議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類別的社保繳納體系。根據社會就業形態的新變化,以及不同人群的參保需求,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類別的社保繳納體系,引入社會資本和商業化保險公司,增加工傷、生育保險的個人參保渠道等。進一步放寬靈活選擇空間,強化不同層次、渠道、類別社保之間的銜接,如重點考慮按工作地或居住地選擇繳納和保障地。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