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06 13:10:06 經濟日報
關注中物聯
當前,穩鏈保供已成為普遍共識,必須綜合施策,協力推進,全面提高我國供應鏈管理水平,大力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夯實物流產業基礎,推進我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的政策著力點之一。在當前形勢下,穩鏈保供已成為普遍共識,必須綜合施策,協力推進,全面提高我國供應鏈管理水平,大力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夯實物流產業基礎,推進我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物流業規模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00萬億元,物流業總收入近12萬億元,物流市場主體超過600萬,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人。盡管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較高,但我國物流企業盈利能力總體偏弱,大多數物流企業仍然處于粗放式規模擴張,供應鏈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我國物流產業迫切需要提質增效,向精益化、全流程、靈活化、個性化、數字化、綠色化轉變,充分適應產業升級換代,滿足國民經濟結構優化的需要,提升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
從物流產業的技術層面來講,應密切關注采購經理指數,因勢利導、精準施策。采購經理指數是宏觀經濟監測的重要指標,具體可以細分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服務業采購經理指數。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8.0%,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制造業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制造業生產、國內外市場需求以及服務業景氣水平均有所回落。11月份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較大,市場活躍度降低,服務業恢復有所放緩。
同時,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降至46.7%,部分調查企業反映受物流運輸不暢和上下游企業生產活動受限等因素影響,供應商交貨時間滯后、客戶訂單減少等情況有所增加。
對此,應加強交通物流網絡運行監測分析,突出抓好重點物流樞紐疫情防控,科學精準實施貨車通行管控措施。全力保障末端配送暢通。暢通各級應急運輸保障電話,加強郵政快遞應急站點、物資和人員儲備,切實提高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針對貨車司機、物流企業反映的層層加碼、“一刀切”等過度通行管控問題,立即督促整改。
從國際視角來看,還應綜合施策,加快國際物流網絡建設,提高我國的供應鏈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智慧物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互聯網+”發展戰略,“互聯網+”高效物流是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應持續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物流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安裝北斗導航動態監控系統的重型貨車已超700萬輛,物流業加速全流程“擁抱”互聯網。
另一方面,還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布局國際物流網絡。目前,我國在國際海陸空物流方面不斷拓展。截至2021年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4.9萬列、運送貨物443.2萬標箱;我國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開通國際航線800多條;海外倉、境外合作區加快布局,2021年海外倉數量超過2000個,海外物流的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未來,我國在國際物流網絡建設上仍然大有作為,在全球供應鏈綜合管理方面有明顯提升潛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