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19 16:24:18 tom
關注中物聯
8月17日,剛剛在上海簽訂1000臺氫燃料電池整車戰略合作的一汽解放又迅速在福建寧德拿下418臺牽引車訂單,再一次用銷量證明了一汽解放不可撼動的行業地位。
首批418臺危險品牽引車順利交付
8月17日,一汽解放&旭日東升供應鏈首批418臺危險品牽引車交付儀式在福建寧德正式舉行。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F事業部副部長、一汽解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立國
交付儀式上,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F事業部副部長、一汽解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立國說道:“2022年三四月份的疫情給解放長春總部帶來巨大沖擊,但疫情過后,在解放全體員工的不斷努力下,1-7月一汽解放在行業的終端份額達到了25.9%,比2021年提升了2.1個百分點,持續保持行業榜首地位。一汽解放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廣大用戶的支持,未來,我們將用更加優質的服務、完備的運營方案,助力物流行業、助力旭日東升持續健康發展。”
旭日東升(山西)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閆艷龍
旭日東升(山西)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閆艷龍表示:“旭日東升一路走來離不開一汽解放的支持,更離不開旭日東升家人們的付出。未來,旭日東升將與一汽解放走在同一條供應鏈的路上,希望每一位家人能夠一如既往支持企業發展,也希望一汽解放能夠給予旭日東升更多幫助。”
旭日東升為何唯獨認可一汽解放
據了解,此次交付的418臺危險品車輛均為解放J6P質惠版3.0,假設按照市場均價37萬計算,再加上掛箱、保險等費用,旭日東升此次綜合投入將高達2億元左右。
旭日東升為什么會在物流行業如此低迷且油價高漲的當下投入巨額資金購買新車?又為何唯獨選擇一汽解放?旭日東升車隊管理員呂隊給出了答案。
旭日東升(山西)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于山西省,直到2019年才在福建省寧德市建立分公司。與總公司從事綜合物流不同,寧德分公司專做危險品運輸,主要為寧德時代提供專業物流服務。
近年來,隨著寧德時代的飛速崛起,旭日東升寧德分公司規模也迅速擴張,此次之所以大量購買新車就是因為寧德時代業務擴增,急需提升運力規模。
“我們與一汽解放早有合作,2019年剛到寧德時就購買了125輛一汽解放J6P質惠版,經過3年多使用,每輛車行駛里程大致在50萬公里左右,幾乎從未出現過任何毛病,質量非常可靠,所以公司才會再次大量購買這款車型。”旭日東升車隊管理員呂隊說到,“J6P質惠版不僅質量過硬,而且油耗相對較低。根據我們實際運營數據統計,420馬力的質惠版車型滿載49噸情況下百公里油耗僅為33L左右,這還是因為福建山區居多,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積的89.3%,如果全程平原高速,油耗應該不會超過30L/百公里。”
據一汽解放經銷商,也是本次車輛交付方江門市眾淮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人員介紹,此次交付的J6P質惠版3.0相對于旭日東升2019年購買的J6P有諸多升級。
首先是動力方面,交付車型搭載了解放動力CA6DM2-46E61型發動機,發動機最大凈功率338kW約460馬力,更加適合在山區運輸,輕松爬坡無壓力,油耗還更低;
安全性方面,J6P質惠版3.0裝備有各種主被動安全設施,如防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360影像等,可以最大程度保證駕駛安全,這對于危險品運輸而言尤為重要;
舒適性方面,主駕駛座椅采用了透氣性更好的織物面料,增加的腰部支撐解決了長時間駕駛車輛舒適度欠佳的問題,并支撐一鍵充放氣、阻尼調節等,可以有效降低駕駛員疲勞程度,大大減少因疲勞駕駛出現的安全事故的幾率。
強強聯合,方成大業。旭日東升之所以能夠在短短3年時間內成為寧德時代的深度合作伙伴,并持續不斷擴大業務規模,離不開企業領導人的指引,也離不開所有員工的努力,更離不開一汽解放強大的產品支撐。正是因為有一汽解放提供的可靠產品,才成就了旭日東升如今的龐大規模;也正是因為有無數個“旭日東升”,一汽解放才能取得如今的輝煌成績,成為國內第一,力爭世界一流。
未來,在一汽解放的支持下,相信還會有更多“旭日東升”不斷涌現,成為新物流時代的中流砥柱,也是大國智造的嶄新名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