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15 10:17:44 荊門日報
關注中物聯
近日,《荊門日報》以《十年公益路 步履不停歇》對申通快遞荊門轉運中心員工楊雙的公益事跡進行了報道。
楊雙2021年10月份加入申通,在行政崗位他平時非常樂于助人,在公司內部經常會組織員工公益活動,給大家帶來便利。2022年5月份荊門轉運中心成立工會,他當選工會主席。
他在社會上也經常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并在家鄉柴湖鎮成立了一支50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平時周末休息,會經常組織志愿服務活動,事跡也被荊門日報,荊門文明網等媒體報道。
以下是楊雙的公益事跡:
“漢江流經鐘祥市柴湖鎮轄區時,形成兩個容易發生溺水的地段,一個在黎明村域,一個在大同村域,我們大柴湖環保志愿服務隊的張保群、張光瑞和李秋霞等每周都要去巡查三四次,勸說附近村民不要到漢江游泳。”
7月28日,大柴湖環保志愿服務隊負責人楊雙告訴記者,“我現在在掇刀區麻城鎮上班,每個星期至少要回柴湖鎮一次,和服務隊的隊員們一道,巡視鎮轄區內的部分干渠支渠,以防其對漢江造成污染。”據楊雙介紹,在柴湖鎮轄區,可能對漢江造成污染的水渠有14條。最近5年,在對這14條渠道的反復巡查中,他對這些水渠附近的路況、容易遭到污染的區域爛熟于心。
90后青年楊雙的公益路已經走了10年,2013年底在外地務工的他接到老家一位村民的電話求助,從此成為一名志愿者,從此走上公益之路,一走就走到了三十歲。十年來,他默默地用行動溫暖并感染著身邊的人,先后獲得湖北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荊門市向上向善好青年、鐘祥市志愿服務標兵志愿者等榮譽。
01
一次線上的募捐,從此走上公益之路
2008年初,楊雙因為生活需要南下務工,但一向熱心公益的他心里始終牽掛著村里那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務工期間,他通過組建大柴湖愛心人士QQ群、開通個人公益微博等方式,線上搜集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信息,在網上發起募捐,幫助困難群體。
2013年底,柴湖鎮一名白血病患者小程病情加重,當時程家已負債十多萬元。其父通過電話向遠在江蘇務工的楊雙求援。楊雙回到家鄉,登門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及家庭情況。接著他又通過網絡發起為小程獻愛心的活動,僅僅一周時間,就募集善款近萬元。
這件事對楊雙的觸動很大。他想,生活中碰到那么多人需要幫助,又有那么多熱心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如何幫助兩方對接?受大城市公益組織的啟發,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楊雙組織成立了鐘祥市志愿者協會大柴湖志愿者分會,以此帶動更多人投入公益活動,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02
從關愛農村困難群體做起
大柴湖志愿者分會成立后,作為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90后青年,楊雙把公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對農村困難群體的關愛上。
2015年底,大柴湖志愿者分會發起以貧困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為主的“三關愛”幫扶活動,當年幫助了近百名貧困學子、20戶孤寡老人和6戶殘疾人家庭。2016年春節,楊雙組織網友為該鎮15戶孤寡老人送去過年物資。2017年是楊雙投身公益的第五年,隨著組織經驗的積累,他在當年春節前夕成功地組織了兩次活動:1月22日,從東莞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和張發義、楊小麗、張榮成等志愿者攜手愛心企業一起慰問了柴湖鎮的4位抗戰老兵、6戶現役特困軍人家屬和15戶發生重大變故的家庭。1月26日、27日,楊雙與牧原集團等熱心企業攜手,走訪慰問了該鎮東湖、襄東等6個片區的25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大柴湖志愿者分會成立后的前兩年,楊雙長期奔波于工作單位和家鄉兩地之間。2017年7月,楊雙毅然辭掉沿海高薪的工作,回到家鄉工作,并利用業余時間組織開展公益活動,他先后拿出2萬多元救助貧困群眾。最初加入志愿者行列,楊雙只是單純想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自己的空閑時間過得更有意義。在最初半年的志愿者活動中,他多次前往大柴湖福利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們。這些經歷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楊雙說:“老人們臉上的笑容,堅定了我繼續做志愿者的信心。”
03
一群青年的擔當:生態環境保護
2018年8月26日,大柴湖環保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楊雙當選隊長,這也是荊門市首支縣市級漢江專業環保志愿服務隊。授牌儀式后,“保護漢江母親河,共建美麗大柴湖”巡河護河活動啟動。志愿者沿漢江大柴湖段流域岸線步巡,全力清除河灘、沿岸、水面各類垃圾,觀察岸有無違規排污現象,現場勸導各種不文明行為,深入宣傳環保理念。
何時開始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楊雙說這與他的經歷有關,他家一塊責任田附近有條小河,以前農忙時,渴了就直接用瓶子從里面灌水上來喝。但是2017年夏天收割小麥時,他發現那條小河的水已經很臟了,根本無法直飲。楊雙說:“以前有些人不太懂環保,有時燒秸稈,有時拔雜草,一下雨就把灰連同垃圾往河里倒,河水不臟才怪呢。”
楊雙決定,從2017年起,每周都要抽出一天時間,套上高筒靴、拿上長短竹竿、操起小網兜去巡河。上午巡查一條河,下午巡查另一條渠,每天都要沿著河道蹚水幾公里,看見水面有漂浮的垃圾,用網兜撈出,再扔到大路邊的垃圾桶里。而遇到一些腐敗的雜草和動物尸體則用撩鉤耙至岸邊,有時還要挖坑掩埋。一年時間,長竹竿斷了5根,短竹竿斷了8根,高筒靴也換了三雙。有人譏笑他是不是閑得無聊,但他一如既往地堅持著,“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擔當,這個時代的擔子也注定將由我們肩負。現在很多河道,甚至漢江里的水都沒有以前那么清澈了,我們不保護,誰來保護呢?”
2021年7月14日,大柴湖環保志愿服務隊在鐘祥市河湖長制辦公室等相關機構的指導下,又成立了鐘祥市首支鄉鎮級民間河湖長志愿團隊。大柴湖經濟開發區水務分局為團隊提供了辦公場地,配備了巡河裝備。
從一個人奉獻愛心,到帶動一群人做公益。十年來,楊雙和他的伙伴們用一個個小小的善舉向著無限大愛的目標邁進,這些活動涉及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孤寡老人、捐資助學、保護漢江母親河、保護街道環境、維護交通秩序等等。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微光,溫暖并感染著身邊的每位朋友,也讓志愿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什么是大愛無疆。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