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06 08:37:08 經濟日報
關注中物聯
要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也要積極做好行業復工復產、保通保暢,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物資的快遞需求。
適逢“618”電商大促,快遞業也迎來年中旺季。與往年不同的是,商家能否正常發貨、轉運能否穩定暢通、快件能否及時派送是今年“618”快遞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發,快遞行業正常運行遭遇嚴峻考驗。一些地方關閉高速公路出口,部分省際、市際快遞網絡停運,導致上游商家發貨慢;疫情發生地區行業生產作業場所封停、網點從業人員隔離、大量快件積壓,使得消費者遲遲收不到快遞。這不僅對生產生活物資供應產生了沖擊,也影響了廣大消費者的網購意愿和體驗。
物流通則循環暢。不管是“大動脈”,還是“微循環”,經濟社會發展都需要暢通無阻,任何一點“梗阻”都會傳導至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給百姓生活、市場主體以及行業發展帶來困擾。
可喜的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統籌、部門協同、上下聯動,一系列快遞物流保通保暢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相比4月份,快遞物流的堵點問題已有所好轉。近一周,全國郵政快遞日均業務量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6月1日正式全面復工復產的上海,更是迎來了2個月以來的快遞業務最高峰。僅中通快遞當天攬派量就超過300萬件,恢復到常態化的80%以上。
電商平臺“618”預售商品將陸續進入發貨、轉運、配送等環節。在運力不足、時效不能保障等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如何確保每一件快遞安全及時送達頗為關鍵。
快遞物流事關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如今,快遞業已經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而且深度關聯一二三產業。受疫情影響,當前,部分地區的快遞物流仍處于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一些難點堵點尚須打通。相關部門應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持續抓好保通保暢各項工作,確保干線網絡無堵點、郵件快件無積壓,確保民生物資運遞暢通、城鄉商品寄遞暢通,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物資的快遞需求。
安全是快遞及時送達的前提。快遞物流是業務來往地域較廣、接觸人員較多的行業之一,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要充分認識流動性大的特點,從嚴從細落實“人、物、環境”同防各項措施,既要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也要積極做好行業復工復產、保通保暢。特別是在一些發生疫情的地區,人們流動減少了,快遞需求增加了,快遞物流企業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以保障防控區、封控區消費者的收寄體驗。比如,增投智能快遞車、采用“短程接駁+志愿服務”等方式增強“最后100米”的服務能力。
“618”電商大促,商家整裝待發,消費者翹首以待。總的來看,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上游平臺、干線物流和末端網點的復工復產將會加速推進,快遞業發展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仍較為明顯。下一步,快遞公司要開足馬力加速跑,積極消化積壓包裹、滾動預測“618”貨量、推出增值服務產品滿足定制化服務需求,讓物流管理更高效、保障對接更精準、組織配送更有力,才能更好地助力激活消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