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3 11:39:18 經濟日報
關注中物聯
數據顯示,10月份私營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8%,增速較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其中有14個行業利潤增速在20%以上。
三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復蘇邊際放緩與供應鏈摩擦加劇相疊加,國內階段性結構性周期性因素交織,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產品價格沖高、原材料供應不足等問題凸顯,許多企業持續遭遇成本價格“兩頭擠壓”,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日前發布的《2021年全國制造業企業負擔調查評估報告》顯示,企業在人工、物流、用能等方面負擔感受有所加重。
私營企業利潤增長,是受少數企業確認大額投資收益影響,更重要的是,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精準幫扶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為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為支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等等。
私營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展望未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脈沖式擾動可能性仍存,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我國是具有強勁韌性的超大型經濟體,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工業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在經濟形勢的變與不變之中,要繼續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鞏固私營企業利潤增長的好勢頭,要密切跟蹤經濟運行態勢,增強宏觀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不折不扣把政策紅利落到實處。支持行業協會、大型企業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帶動上下游各類企業共渡難關。當前,要繼續瞄準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加強大宗商品保供穩價,保障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