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21 09:43:05 人民日報
關注中物聯
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公布經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多家外國媒體認為,中國經濟恢復態勢持續不變,中國經濟展現出韌性和活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中國是去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有更高增長,但中國制定了一個相對溫和的全年GDP目標,即增長6%以上。”報道說,在1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認為,中國經濟雖遭遇一系列挑戰,但仍有望實現6%以上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有兩大助力。一是零售額的增長,二是強勁的出口。文章表示,中國出口在第三季度保持強勁增長,9月出口同比增長28.1%。事實上,自去年以來,中國一直保持強勁的出口勢頭?!澳切┱J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不可持續的經濟學家們‘判斷錯誤’?!?/p>
路透社報道說,行之有效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完整的產業體系,對中國出口貿易形成強勁支撐。報道援引中國經濟學家的話說,中國完成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難度不大,政府的定力和推進結構調整的決心遠超市場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成功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在基建、制造業等行業的發展帶動下,去年中國經濟表現遠遠好于預期。盡管存在一些挑戰,但中國經濟仍具有較強的韌性。
《金融時報》網站發表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集團首席投資官帕斯卡爾·布朗克的文章說,全球約30%的中央銀行都準備在未來幾年里增加人民幣配置。中國資產應在全球投資組合中占據關鍵和獨立位置。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資產可能成為收益的綠洲,中國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仍未改變。
德新社報道說,有人曾經認為,不少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強勁需求可能會有所下降,但事實不是這樣。
彭博社報道稱,今年前9個月,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保持旺盛,很多買家在傳統的年底購物季前又增加了訂單數。
法新社說,消費和服務正在日益驅動中國經濟增長。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說,中國正在持續開放金融市場以吸引更多外國投資。
俄羅斯REGNUM新聞社引用俄總統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專家羅曼·法因施密特的分析說,中國國內需求不斷增長,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廣受歡迎,這能夠繼續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評論員列昂尼德·科瓦契奇發表評論指出,中國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外商對投資中國的興趣只會增加。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數據,截至2020年底,中國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相較2019年增長近10%。如果考慮到未來10年中國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對投行來說,進入中國是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會。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