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09 19:04:08 中國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簡稱“北京冷鏈”)自2020年11月1日正式運行以來,平臺累計審核通過市場主體1.4萬家,流通進口冷鏈食品56.13萬噸,涉及11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這是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唐云華在9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
從202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均需在“北京冷鏈”中如實上傳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從2021年2月12日起,“北京冷鏈”的品種范圍從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擴大到全部儲存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含零攝氏度)的進口冷鏈食品。
唐云華表示,北京嚴格進口冷鏈食品全程防控。圍繞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物流、倉儲、生產加工、經營等各環節出臺11項防疫指引,督促進口冷鏈食品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追溯、場所消殺、人員防護等措施。與此同時,北京全面推廣使用“北京冷鏈”追溯平臺,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平臺累計審核通過市場主體1.4萬家,流通進口冷鏈食品56.13萬噸,涉及115個國家和地區。
唐云華指出,北京以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第三方冷庫為重點單位,嚴格落實“四無五不”,即無檢驗檢疫證明、無核酸檢測報告、無消毒證明、無“北京冷鏈”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采購、不使用、不運輸、不貯存、不銷售。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