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6 08:50:37 經濟參考報
關注中物聯
跨境電商正成為國際貿易的新發展潮流。據海關統計,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69萬億元,增長31.1%,其中,出口增長40.1%,進口增長16.5%,遠高于全國外貿增速。5年來,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近10倍。推動跨境電商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外貿轉型升級,提升外貿競爭力。
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措施,提出要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包括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管理;制定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指南,防范假冒偽劣商品等。
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水到渠成。我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經過5次擴圍,目前已有105個。試點以來,各試驗區積極探索,提高跨境電商通關效率,搭建線上交易平臺,完善跨境電商物流體系,將具備條件的綜合試驗區所在城市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出臺綜合試驗區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稅收支持政策,完善風險防控和監管體系,具備了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的條件。同時,我國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對優質進口產品需求旺盛,大批名優出口產品深得國際市場喜愛,不出境買全球、賣全球的愿望強烈,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覆蓋更多城市和地區,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勢在必行。2016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發布以來,我國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實行清單管理,列入清單商品按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監管,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并不斷提高商品限額上限,擴大清單范圍,2020年實行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目錄涉及1413個編碼商品。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突破1000億元。進一步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增加國外優質消費品的進口,既有利于促進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也能夠更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
加強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迫在眉睫。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知識產權糾紛問題越來越多。由于各國法律存在差異,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知識產權保護程度不同,在跨境電商運行中又涉及廠商、消費者、物流公司以及電商平臺等多方,主體責任劃分不清,一旦出現跨境電商知識產權糾紛,處理難度大。制定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指南,明確各方主體責任,健全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于跨境電商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改善客戶體驗,跨境電商才能行穩致遠。鼓勵海外倉建設,提升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海外倉布局,不僅能夠帶動更多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而且可以提高物流效率,縮短跨境購物時間,改善消費者利用跨境電商購物的體驗。防范假冒偽劣商品利用跨境電商進出口流入市場,完善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管理制度,便利退換貨,有助于降低消費者交易成本,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