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04 14:33:19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關注中物聯
在大宗商品產業中,套期保值已經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從國內大宗商品期貨陸續上市的十幾年間,人們對期貨、金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斷深化,套期保值不再是一個只有專業金融工作者才可使用的方法,從鋼廠、到貿易商、再到終端企業,都多多少少的參與到其中。相信產業中每個參與者都對套期保值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但套期保值給每個市場參與者帶來的價值和回報,卻是大不相同。
市場參與者的資金、專業度、信息獲取途徑的不均衡,經常導致期貨、現貨市場走勢不一致;期貨交割制度的問題,導致期現貨價格最終不能收斂;個人投機意識的影響,導致套期保值變成了變相的投機。總結下來,套期保值失敗的原因無非是:對市場的認識不夠,對金融衍生品的認識不夠,對自己的認識不夠。

鋼來鋼往大宗商品期貨專家表示,目前大家對套期保值的認知基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認為自己有多少現貨,就應該做空多少噸期貨;第二層次,分析現貨成本結構,期現貨波動率、相關性等因素后再進行套保;第三層次,除了分析上述因素外,結合期權、掉期、基差點價等多種衍生品,形成動態對沖策略。
而鋼來鋼往平臺的智能套保功能,是在第三層次的基礎上,加入了對未來價格走勢的分析預測,智能匹配銷售與采購策略,同時盡可能規避掉了人主觀干預的成分,減少投機情緒、恐慌情緒對策略實施的影響。

首先鋼來鋼往大數據中心,涉及了宏觀、金融、產業等多個維度,覆蓋了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方式的各類型數據,為智能套保的分析奠定了基礎。

其次金融數學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在價格預測、風險預測等方面,從傳統的邏輯回歸到深度學習的建模,數十個模型分別對價格走勢、風險變化進行預測,并根據動態監測,實時調整預測模型,保證價格預測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鋼來鋼往應用科學的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方法,針對不同的參與者,不同的交易場景,分別設計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根據用戶不同的現狀和目標,結合不同的衍生品,實施不同的操作手段,達到不同的效果,從而真正做到智能化。

目前鋼來鋼往上線產品是僅為初代智能套保板塊。在未來的戰略規劃中,鋼來鋼往將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以“技術+金融”雙輪驅動模式賦能產業鏈,同時以智能交易決策系統引爆產業鏈,賦能智慧金融、智能物流,從而切實做到為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