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0 09:33:15 人民日報
關注中物聯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今年6月30日,為期4個月的我國首次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工作順利結束。按照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并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繳個稅。專家認為,此次個稅匯算不僅讓數千萬自然人納稅人收獲了個稅改革“紅包”,也彰顯了國家稅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稅收治理能力向現代化邁出的堅實一步。
北京某醫院財務人員徐女士說,單位里有上千人需要進行個稅匯算,人員年齡跨度大、收入結構復雜,匯算開始前她壓力非常大。“沒想到個稅計稅方式簡單,申報更是實現‘一表集成’,醫院上千名員工在輔導下自行完成了匯算,極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新個稅法規定,對綜合收入部分的扣除項目除年度免征額6萬元外,6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在扣除標準上均采用定額而非比例標準,簡化的稅制設計,便于納稅人理解掌握。不僅如此,匯算表單設置合理,辦稅流程清晰便捷,個稅APP的普及和預填報服務為納稅人省去了煩瑣的填表過程,全國大部分納稅人以網絡申報方式完成了個稅匯算。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指出,此次個稅改革,充分考慮了我國國情,對稅制進行了簡化設計。這既有利于自然人理解與操作,又便于稅務機關征收管理,從制度上保證了首次個稅匯算的成功實施,體現了我國稅收治理的制度優勢。(記者 王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