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29 14:03:44 工人日報
關注中物聯
“快遞小哥”的職業前途引發代表關注
快遞業用工形式亟須進一步規范
“目前,快遞企業受經營模式限制,用工形式多樣,一旦發生勞動糾紛,后續處理勢必會非常復雜。”全國兩會期間,安徽省總工會一級巡視員李素萍代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業用工形式亟須進一步規范。
去年5月,安徽省總工會組成了一支由人大代表、法律專家、律師等相關人員組成的調研課題組,深入了解快遞行業發展進程中的快遞企業勞動關系、用工形式和快遞員的社會保險、權益維護等情況。“調研發現,快遞業企業勞動用工不夠規范,勞動關系認定復雜問題較為突出。”李素萍代表說。
目前,國內快遞企業經營模式分為直營和加盟兩種,用工分為全日制員工、非全日制員工和勞務派遣工等多種形式。不過,快遞員與加盟模式快遞企業之間無直接法律關系,與加盟商之間法律關系多樣化,對此勞動關系認定存在異議。
調研還發現,加盟商是直接用工主體,為壓縮人力成本,規避用人風險,往往不與快遞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以勞務合同、承攬合同等其他形式的合同替代。“企業與合作伙伴和管理者簽訂勞動合同,但與快遞員勞動合同簽訂率不是很高,快遞員社保等權益保障落實不到位。”李素萍代表指出。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郵政分公司投遞員趙明枝代表也有同感。“部分民營快遞企業用工制度不完善,罰多獎少,缺乏人文關懷,快遞員的歸屬感必然會降低。”在她看來,快遞企業如果用工不規范,管理難度也會相應上升,不利于業務規模擴大和企業升級發展,更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李素萍代表建議,加強用工規范管理,提升快遞員隊伍素質。既要“督促快遞企業健全用工制度,依法與快遞員簽訂勞動合同,規范工資發放制度和社保繳納制度”,又要“健全快遞行業監管機制,明確外賣行業主管部門,壓實主體責任,促進快遞企業建立規范的用工制度,加強行業監管和勞動監察執法力度”。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郵區中心局郵件接發員柴閃閃代表也提出建議,加強對后備人才隊伍的培訓和扶持,不斷完善基礎性技能型人才的成長環境,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顯得至關重要。而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樣離不開在規范勞動關系基礎上“快遞小哥”對自身的職業認同。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