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08 11:25:56 中安在線
關注中物聯
歷經漫長寒冬,春天悄然而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一片繁忙景象。據媒體報道,4月2日,一列滿載50車100個集裝箱砂石骨料的35噸敞頂箱班列從蘇橋車站抵達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這標志著鄭州砂石建材“公轉鐵”班列正式開行,意味著全國各地都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都在為“美麗中國”新畫卷鋪展開來而奮斗。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百姓福祉,關乎民族未來。2018年6月底,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旨在通過三年努力,大幅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而減少大氣污染的舉措之一,就是要減少公路貨運比例,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公轉鐵”運輸。如今,“公轉鐵”運輸已有兩個年頭,這一戰略性計劃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讓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上都擁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公轉鐵”運輸引領綠色高效新風尚。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比如說,我國最大的礦石接卸港曹妃甸,每年都有超過1億噸進口鐵礦石下船,以往港口附近都是車排長龍、塵土飛揚、廢氣彌漫的場景。國家有號召,鐵路有行動。為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鐵路部門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根據企業和貨主運輸需求,制定出“一站式”“門到門”“站到站”“站到門”等便捷服務,不僅讓曾經塵土飛揚、廢氣彌漫的現象不復存在,還暢通了與港口間的“最后一公里”,更形成了一條條綠色環保、節能高效的運輸新通道。
“公轉鐵”運輸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堅持綠色發展,貴在以人為本。鐵路部門充分發揮價格對運輸市場的撬動作用,深化運價市場化改革,特別是針對大宗貨物“公轉鐵”運輸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制“一口價”運輸方案,受到企業和貨主歡迎。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內蒙古通過“公轉鐵”運輸,已向北京地區發送近4000噸散裝水泥。不受天氣、人力限制的鐵路運輸成為了企業復工復產和工程建設的“神助攻”,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讓原材料輸入、產品輸出都得到了保障,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注入了新動力。
“公轉鐵”運輸滿足人民群眾新期盼。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公轉鐵”運輸對保護環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我國西煤東運的戰略動脈大秦線為例,這條全長653公里的運煤干線,與同等運量的公路運輸相比較,每年就可節省柴油1645萬噸,減少碳排放量5974萬噸。無論是從能耗還是從排放,鐵路比公路在長距離運輸、環境保護方面都有著更大的優勢。現在,我們的天空變藍了、河水變綠了、空氣變清新了,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讓老百姓吃得越來越放心、住得越來越安心。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綠色發展利國利民、功在千秋,除了“公轉鐵”運輸加速破局之外,海鐵聯運、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體系也為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增添了一抹綠色。面向未來,只要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能匯集起最強大的“綠色合力”,更能繪就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