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20 09:29:47 中國郵政快遞報
關注中物聯
據eMarketer數據,2017年全球網絡銷售額為2.3萬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4.88億美元。伴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快遞包裝問題也成為全球環保關注的熱點和企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日益棘手。盡管各國政府、企業乃至全球的環保組織都在探尋包裝物的減量化、綠色化和可循環,但效果并不明顯,至今未能找到一個通用的、普適性的模式。
零售商和制造商正在通過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設計等手段,確保包裝更可持續。例如,嘗試使用生物基或是可食用包裝材料,但材料多元性不代表就可以解決包裝問題,畢竟每種材料又存在各自的問題。曾經備受推崇的可在空氣中自然降解的塑料制品,并不能在短時間內直接降解,依然需要回收處理。而且,所謂可生物降解的概念還會給消費者造成誤解,認為這些塑料制品可以更加隨意地丟棄。歐盟已經不再鼓勵使用這些塑料制品。
全球環保組織和企業正在大力開發可持續包裝產品,并探索循環經濟模式。例如,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聯合眾多機構發起“新塑料經濟行動”,即對未來塑料包裝進行重新設計,不再是單次使用,而是循環使用。但推行的效果屢屢受挫。
英國廢舊塑料咨詢公司Dhruv Boruah正在嘗試教育公眾如何使用塑料廢物并幫助企業找到廢棄物回收的有效方法。公司創始人Boruah直言,逆向物流投資非常高,需要整合多個寄遞流程,且對消費者和賣家必須透明。
各國可循環設施理念不同,實施效果也千差萬別。德國家庭的垃圾分揀和循環使用意識非常強,針對不同廢棄物有不同處理渠道。據OECD數據,從2013年以來,德國處理的城市垃圾中有65%都實現了再循環或是堆肥處理。而在土耳其和智利,這個比例僅為1%。
其他方式如減少包裝使用量、適當包裝理念也很流行。實際上,一個企業的包裝理念是消費者購物體驗的一部分,也是企業文化的體現。網購商品的定制化包裝甚至是虛擬現實包裝等都可以贏得消費者。
對于供應鏈上的企業而言,塑料包裝技術和流程的優化至關重要。不同環節上的商品包裝的連續性有助于企業進行追蹤和掌控,也為可循環材料打開新的領域。通過分析,快遞企業能夠判斷哪些貨物可以實現共同運輸以減少包裝廢棄物和碳排放。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在德國、中國和英國與相關多部門合作測試包括塑料廢棄物在內的循環使用模式,即使用有帶子的吊鉤來固定托盤上的貨物,而不是一次性塑料包裝。正如DHL企業價值高級專家Maurin Broil所說,從生產到消費環節減少塑料包裝使用并非易事,沒有一刀切的簡單方式和標準,需要政府、企業和用戶的共同努力。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