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13 13:59:10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6月13日上午,由北京物資學院和中美物流聯合會主辦,中美物流教育與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中美物流教育與研究論壇”在北京物資學院舉行,論壇圍繞《供應鏈專業建設與國際化人才培養》主題展開。
在開幕式中,中美物流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董事勞爾·鄧漢姆從全球供應鏈管理發展歷程方面做了分享。
她講到,供應鏈教育已經從相對簡單但勞動密集型的過程發展到今天復雜全球網絡工程和管理。
1、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最初的大學課程集中在運輸方面,這是多式聯運集裝箱與輪船、火車和卡車一起發展的結果。物流研究重點是如何利用托盤和托架升降機等自動化儀器以提高材料裝卸的勞動密集型過程,通過引入貨架和更好的倉庫設計和布局去更好地利用空間。
2、到上世紀60年代,有一種明顯的趨勢出現,就是把更依賴時間的貨運運輸轉向卡車,而不是鐵路。這需要聯合考慮倉儲、材料搬運和貨運,這些成為了物資調運。而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個人電腦引入時,數據的計算機化為物流規劃的創新打開大門,從隨機倉庫存儲到優化庫存和卡車路線。
3、20世紀70年代后期,出現了將實物分配和實物供應結合起來的行動,并強調更廣泛的物流概念。這十年是物流概念發展的關鍵十年。
4、在供應鏈管理歷史上,20世紀80年代標志著物流的巨大變革的開始。個人計算機的出現為規劃人員提供了更好的計算機訪問和規劃的新圖形界面,這開啟了包括靈活的電子表格和基于地圖的界面在內的新技術浪潮。
5、20世紀90年代的重點戰略包括采購戰略、采購的戰略影響、采購在新產品開發中的作用和戰略供應商聯盟。1994年以后,重點轉向更廣泛的供應鏈問題。大多數企業通過與運輸公司談判和采用系統方法與總成本概念,認識到節省成本的機會。
6、進入21世紀,學術界和企業界都經歷了從物流到供應鏈管理的緩慢演變。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等諸多專業機構都積極協助物流與供應鏈專業的從業人員及研究者。
7、未來,供應鏈行業將變得更加復雜,數據分析、物聯網、區塊鏈與供應鏈技術將繼續對供應鏈管理產生影響,學生需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快速適應新技術的能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