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29 09:17:31 津濱網
關注中物聯
截至2019年3月,東疆保稅港區共完成158艘國際航運船舶和15座海上平臺租賃業務,船舶海工資產累計超過95億美元,形成了明顯的產業發展聚集效應,領跑國內市場
東疆保稅港區圍繞船舶、海工平臺跨境租賃業務先后推出幾十項新模式,成為航運租賃業務模式創新的策源地,幾乎所有的跨境租賃結構均在東疆率先落地,“東疆模式”在租賃業內廣為流傳
今年東疆也將與天津市港航管理局一起,研究制定新的航運產業支持政策,加大對產業的支持力度,搭建航運服務聚集平臺,加速各類航運要素在東疆聚集
記者昨日從2019首屆中國(東疆)航運產業周上獲悉,作為承擔天津自貿區先行先試任務的重要載體,東疆保稅港區圍繞船舶、海工平臺跨境租賃業務,先后推出外債指標管理、海關異地監管、融資租賃、出口退稅等幾十項新模式,成為航運租賃業務模式創新的策源地,目前幾乎所有的跨境租賃結構均在東疆率先落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東疆保稅港區共完成158艘國際航運船舶和15座海上平臺的租賃業務,船舶海工資產累計超過95億美元,形成了明顯的產業發展聚集效應,領跑國內市場。
創新迭出
“東疆模式”業內流傳
作為承擔天津自貿區先行先試任務的重要載體,創新一直被視作東疆發展的核心理念。特別是在作為東疆特色的航運租賃產業方面,圍繞船舶、海工平臺跨境租賃業務,東疆與監管部門一道,推動了多項新的試點政策。
“如在國家外管總局的支持下,近年來,我們在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企業外債便利化改革、離岸租賃對外債權登記方面均有所突破,讓東疆成為了全國外匯制度改革最為集中的區域;而在海關總署的支持下,我們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保稅租賃的監管辦法,為解決困擾多年的跨境交易問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沈蕾表示,與此同時,在海事局的支持下,將船舶登記權限下放東疆,提高了區內企業辦理船舶登記的便利化程度,船舶登記辦理時間縮短至三個工作日內辦結,得到了業內的普遍好評。同時,東疆還解決了內貿船舶的保稅經營性租賃問題,為租賃公司合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開展業務,提供了全新的參考模式。
在業務模式創新領域,東疆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成為航運租賃業務模式創新的策源地,“東疆模式”在租賃業內廣為流傳,幾乎所有的跨境租賃結構均在東疆率先落地。“這些年來,東疆勇于先行先試,堅持圍繞企業訴求,研究解決行業痛點和難點問題,為市場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商業模式,許多過去不能辦的業務,現在都可以在這里完成。我們也希望東疆能繼續對標國際先進地區,推動稅收、外匯、通關政策等方面繼續創新,在租賃資產證券化、租賃資產交易、處置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稅務優惠和外匯便利。”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總裁趙桂才表示。
多措并舉
力促航運實體產業發展
航運租賃是連接金融和航運業的平臺。近幾年來,東疆充分利用租賃優勢產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如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通過政策功能創新的手段,解決海工平臺等領域的去庫存任務,助力產業健康發展。
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柳向記者介紹,今年年初,招商局集團就利用東疆政策功能平臺,完成了“海龍二號”海工平臺保稅經營性租賃業務,解決了合理利用外債、消除匯兌損益、懸掛中國旗等多項難點問題。該單創新業務模式為全國海工產業去庫存提供了全新的范例。
“未來我們也將進一步緊扣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充分利用租賃優勢產業,力促實體經濟發展。瞄準國際、立足東疆、服務產業,持續推進融資租賃的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環境。”沈蕾表示。同時東疆也將不斷完善區內配套,支持航運企業、船舶經紀、專業律所、航運保險、海事仲裁等高端產業,加速航運要素在東疆集聚。
據了解,今年東疆也將與天津市港航管理局一起,研究制定新的航運產業支持政策,加大對產業的支持力度,搭建航運服務聚集平臺,加速各類航運要素在東疆聚集。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