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15 09:15:01 中國物流產業網
關注中物聯
“1994年,我們去荷蘭鹿特丹港學習考察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嘗試自動化碼頭運營。港口橋吊司機不僅有咖啡喝,上面平臺還有廁所,當時真是羨慕他們。”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在接受中國交通報特派記者采訪時說,時間過去了20多年,如今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已建成使用,成為世界排名第七的綜合性大港,自己備感欣慰和自豪。
在許振超看來,我國港口現在無論是規模、效率還是組織形式,確實是大起來了,但離世界一流強港還有一定距離。世界一流強港不僅要看集裝箱吞吐量,還要看國際集裝箱的中轉箱量。“通常一個港口的國際集裝箱中轉箱量占比達到集裝箱總吞吐量的30%以上,即可認定為世界強港。”許振超舉例說,青島港2018年國際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930萬標箱,但其中國際集裝箱的中轉箱量僅占16%左右。
國際集裝箱中轉箱量發展的難點不在于港口能力,而是目前北方各港口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中的個別條款制約了相關業務的拓展。“近20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條例中關于外國國籍海運運輸船舶禁止捎帶國內運輸貨物的規定已經不能適應我國沿海港口國際集裝箱事業的發展。”許振超說。
“想要發展,改革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許振超建議,研究修改相關規定,允許外國國籍船舶運輸經營者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外貿國際集裝箱中轉業務,或者由交通運輸部主管業務司局,對相關條例進行釋法,明確外貿集裝箱的中轉箱在國內運輸段是國際間海運運輸的一部分。
作為全國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許振超一直關心產業工人隊伍的建設。“高質量發展,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離不開人才,我建議讓產業工人的職業發展有法可依,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高他們的薪酬待遇,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讓人才有歸屬感和自豪感。”許振超表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