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09 09:51:22 21世紀經濟報道
關注中物聯

8月3日下午,王磊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透露,這幾個月來,內部最重要的工作上定下戰略目標和方向,中短期目標是先做到50%的市場份額。
互聯網大數據監測機構Trustdata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美團外賣以59%的市場交易額領跑行業,外賣日活躍用戶數量優勢明顯,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如何突破這一局面?王磊稱,餓了么從8月開始將加大補貼力度,整個投入達到30億元,包括技術升級、系統改造以及補貼投入。
就在昨天,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考慮合并餓了么與口碑,以對上市前夕的美團點評造成抗衡之勢。同時,新的平臺啟動逾30億美元的融資,軟銀將領投。
對此,阿里巴巴官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市場傳聞不予置評。無獨有偶,美團在近日也推出了新零售閃購業務和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其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正在加強。
不管在新一輪的外賣大戰中,王磊能否扭轉現有的市場格局,整個產業鏈從配送、品類、形態上都將發生根本變化。
新零售整合
4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么。目前,餓了么公司約有1.2萬員工,股權的變更,意味著餓了么進一步融入阿里的新零售戰略體系中。
餓了么增長的動能已經不再局限于餐飲,還包括商超便利、果蔬鮮花、醫藥等零售品類。阿里巴巴收購后帶來的化學效應正在顯現,餓了么官方數據顯示,上述領域零售交易額,今年6月同比增長110%,而且主要的增長是在今年5月以后。
外賣行業的競爭,正在演變成為生態的競爭,王磊首次透露了阿里巴巴收購餓了么的初衷。第一,阿里巴巴主營業務是電商,圍繞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一系列服務,從實物電商、虛擬商品、大文娛再到本地生活都圍繞這一核心。第二,餐飲的高頻性實際上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及時配送網絡之一,這對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有著巨大的價值,它是一個基礎設施。第三,外賣餐飲是高頻的支付場景,對于螞蟻金服來說是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渠道。
“無論如何,餓了么是本地生活服務的重要入口,阿里是一定要拿下來的。從流量、會員體系再到阿里新零售的生態,阿里對餓了么的幫助也很大。現在淘寶、支付寶都給了外賣入口,再打通會員體系,加起來能有五六億的月活躍用戶。”王磊進一步解釋,餓了么的配送體系還將與盒馬、大潤發、天貓小店等阿里體系的其他業態打通,形成新的賦能體系。
現在,在上海市部分門店,餓了么的外賣員已經為盒馬、大潤發超市進行配送。一方面,餓了么將能有效調節配送峰值,另一方面,以每單收入7元計算,在與盒馬打通后,配送員的收入有望提高30%。
對于餓了么而言,接入阿里新零售體系的第一步就是阿里系全渠道的接口打通。事實上,早在阿里收購餓了么之前,線上接口的打通就已經開始。2017年10月16日,餓了么接入支付寶與口碑的線上外賣服務。
8月1日,手機淘寶App首頁的“外賣”入口也切換為“餓了么外賣”。餓了么成為手淘首頁10個默認入口之一。易觀千帆指數顯示,截止到7月29日,從月活躍用戶數量看,支付寶達到4.6億,淘寶為4.4億。
餓了么官方數據顯示,7月份,該平臺在上海的新零售交易額環比6月增長40.1%,訂單量環比增長30.3%。7月12日,餓了么在上海日交易額單日突破1億元,創單個城市日交易額最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國在近日展開了與阿里巴巴的獨家合作,雙方除了在線下打造智慧門店,在線上建立云店之外,最受關注的則是星巴克將依托餓了么的配送體系,正式上線外賣服務。預計從今年9月開始,雙方將在北京和上海的主要門店試點,年底前將覆蓋30個城市的2000多家門店。
而業界關注的是,在阿里巴巴的體系下,餓了么扮演什么角色?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共同投資的口碑,也定義為本地生活的入口。如何界定二者之間的關系?
“我們是很強的協同關系。”王磊簡單明了地指出,現在看起來都比較獨立,因為餐飲到店和外賣這兩個場景還是不太一樣,二者之間的轉化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目前,兩家平臺已經在大商戶業務上展開合作,打包到店和外賣的解決方案給K1商家(即大商家),支付POS上也在進行合作。
他認為,不管是餓了么還是口碑,市場都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各自還可以再跑一陣子,不一定非要用一個品牌把所有的服務框在一起。
競爭下半場
阿里巴巴收購餓了么,并不意味著外賣市場偃旗息鼓,反而是愈演愈烈的競爭。大數據監測機構Trustdata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美團外賣、餓了么和百度外賣的交易額占比分別為59%、36%和3%。而在用戶黏性方面,美團外賣活躍用戶數量超過餓了么及百度外賣位居第一。
今年4月,滴滴也高調進軍外賣市場,無錫上線首日的訂單突破33.4萬。并且先后進入了南京、長沙、福州、溫州、成都等城市。
“花了這么多錢,本地生活入口我們是一定要拿下來的。”王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餓了么開始投入30億補貼,針對消費者與供應鏈兩端進行升級。補貼不僅僅是發到消費者的手里,更是針對商家、針對物流的整個系統投入。物流是否快速、服務的快遞員是否干凈整潔,這都是需要提升的部分,包括以往忽視的三四線城市,都是今年投入的重點區域。
補貼一定程度上能帶來增長效應。餓了么官方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長沙7月前半月交易額環比提升15%;杭州新增10萬付費用戶;南京整體份額提升5%,上海訂單量環比增長30.3%。
另一邊廂,競爭對手美團也在加速布局。7月18日,美團點評正式上線美團閃購業務,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眾多品類。目前,該業務覆蓋全國2500個市縣,可實現30分鐘配送上門,24小時無間斷配送。
不管王磊能否如愿實現餓了么在份額上的反超,外賣產業鏈都將發生實質性改變。上半場單純靠補貼、價格戰換來的市場繁榮,在下半場競爭中都會降溫。時效、品質、服務、供應鏈會成為競爭的核心。目前,餓了么外賣商家的傭金比例大概在15%-18%左右,其中包含了運費成本;而美團外賣的傭金比例在25%左右。但是,相比而言,美團點評在生活服務領域布局更加聚焦。
從以往阿里巴巴收購公司的軌跡來看,更多是圍繞阿里巴巴主營業務進行補缺。餓了么未來能否獨立走下去,也是業界關注的焦點,更是能否打贏外賣之戰的關健。
王磊坦言,被收購后是否變好了,要看公司跟這個生態的融合關系。從餓了么與阿里巴巴的目標來看,兩家公司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及時配送市場比想象中要大。去年中國送出去400億個包裹,其中及時配送送出去100億個。這邊競爭還不是很激烈。從餓了么本身來講,和阿里這個生態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合。”
他仍然希望有更多公司進入到外賣領域,競爭不是一件壞事。“這個行業我認為還處于早期,去年中國的餐飲GDP大概4萬億元,外賣加起來才3000億元,10%都不到。”王磊說。
與此同時,這場一對一的決戰,也深刻考驗著阿里巴巴的整合及協同能力。或許,最好的結果是如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過的那句話,“競爭不該是拳擊賽,非要你死我活。它可能像阿迪達斯和耐克一樣大家都能并存,并活得很好。”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