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08 09:55:49 長江交運、物流界
關注中物聯
一、“龍頭競爭時代”的領跑者
1.全鏈路綜合物流能力初步形成
正如普洛斯隱山資本投資總監梁悅敏所言:“為客戶提供的價值鏈路越長,則客戶的依存度也越高,這種全鏈路服務將成為未來客戶服務的需求方向。”順豐控股是目前中國物流領域,少數能夠提供全鏈路綜合物流能力的第三方直營制企業,且這種全鏈路服務能力正不斷向供應鏈的前端延伸,并形成自我強化。
高客戶粘性與強話語權。2017年,順豐控股月結客戶收入占比達到53%,且占比有望繼續提升,需求端的高客戶粘性,不僅是順豐優質服務的回饋,更是其品牌影響力的體現。與傳統To-B物流企業在產業鏈話語權中的弱勢不同,順豐控股是國內物流行業中,少數擁有較強話語權的企業,即便月結客戶收入占比提升,應收賬款周轉率也能夠維持行業較高水平。
2017年,順豐控股營收規模已經躋身全球快遞企業第五名,雖與處于第一梯隊的三大國際快遞巨頭相比,仍有相當差距,但在中國12萬億規模的物流市場孕育下,順豐的全鏈路綜合物流能力正在自我強化與加速擴展,長期成長空間值得期待,同時,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長期價值標的。
2.擴張節奏穩健,護城河越挖越寬
全球范圍來看,商務快遞行業大多采用直營模式以保證服務質量,因此,企業供給能力的增長,需要穩步的資本開支和大量的投入。
FedEx在發展初期,每年資本支出率(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營業收入)一度高達45%,而在平穩增長的成熟期,資本支出率也保持8.4%的較高水平。即便是全貨機以租賃為主的UPS,近10年的平均資本支出率也有4.4%。
2014年以來,順豐控股每年大額資本開支在50-60億元,平均資本支出率在8%左右,但巨額的資本開支并不意味著持續透支公司的現金流,穩步的擴張節奏使得公司2016-2017年的自由現金流仍為正。
3.數據驅動業務,技術提升效能
快遞行業崛起的黃金十年,是在電商爆發與人口紅利雙重驅動下產生的。當前電商整體增長趨緩,決定了快遞行業綜合化轉型的發展趨勢;而人口紅利消逝,則決定了快遞行業從勞動力驅動向科技驅動轉型的必要性。
順豐控股從發展初期就蘊含著科技基因,早在2003年,公司便從韓國以每臺7000元的高價引進巴槍(一種手持終端設備),成為國內第一家為員工配備巴槍的企業。經過公司內部IT部門的不斷迭代研發,目前巴槍已升級至第六代。巴槍高度集成了公司的IT系統,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也能夠考核員工的操作行為。
順豐創始人、總裁王衛曾表示:“未來快遞業要面對的競爭,不是來自同行,而是像Google一樣的高科技公司。”當前快遞行業正經歷從勞動力驅動向科技驅動的轉型階段,而順豐控股則是業內率先進行全面科技化轉型的公司。2017年,順豐科技研發人員(含外包)達2800人,科技投入高達16億元,遠超國內其他快遞企業投入總和。
順豐控股的科技研發投入不僅提升了內部運營效率,而且已經成為獨立的商業產品,實現對外賦能。與菜鳥網絡的大數據產品相似,順豐控股基于積淀近二十年的大數據科技,向外正式發布了數據燈塔產品,能夠幫助第三方商家進行商業數據分析并提供優化建議。
二、主業穩健,多元業務驅動業績增長
根據長江交運提出的“快遞生命周期理論”,快遞龍頭競爭階段,也是行業進行綜合化轉型的階段。順豐控股在業務多元化方面的前瞻性布局,為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并且未來3年,這些新業務有望陸續進入收獲期。
1.時效快遞:增長穩健,壁壘深厚
時效件以中高端商務寄遞需求為主,順豐控股憑借直營模式帶來的高質量服務以及積淀的品牌優勢,在時效件市場的護城河深厚,與EMS共同占據主導地位。
考慮到商務件市場與宏觀經濟息息相關,行業成長性低于電商件市場,整體增速表現穩健。根據我們的測算,2017年國內商務件市場大約86億件,同比增速大約18%。
過去幾年,順豐控股時效件業務維持15-20%左右的穩健增速。2017年,順豐控股時效件業務實現營收466.8億元,同比增長17.6%,若按照2015年22.7元的單票收入水平估算,則2017年順豐控股時效件大約20.6億件。
2.重貨業務:短期有望實現盈利
2013年,順豐控股試水重貨市場;2014年,順豐控股成立獨立重貨事業部,并推出第一款重貨產品——零擔陸運產品“物流普運”。截至2017年底,順豐控股擁有717個重貨網點和21個重貨中轉場,覆蓋全國31個省289個主要城市及地區,車輛4000余臺。
順豐控股重貨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每年重貨收入接近翻番。2017年,公司重貨業務收入實現44.0億元,營收規模位居行業第三,僅次于德邦股份的114.8億元和安能物流的56.7億元。
順豐控股重貨業務定位高端小票市場,根據運聯傳媒的統計數據,2017年順豐重貨每公斤收入為4.0元,顯著高于德邦股份的2.4元/公斤;從票均重量來看,2017年順豐重貨票均重量為60公斤/票。據此推算,2017年公司重貨業務日均貨量約0.3萬噸,2018年日均貨量或將超過0.6萬噸。
參考行業日均0.8-1萬噸的盈虧平衡點,預計公司重貨業務最早有望在2018年實現盈利。
2018年1月,順豐控股推出20-100kg的重貨包裹和100-500kg的小票零擔,布局全公斤段零擔市場。伴隨著大件商品線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在重貨包裹業務的驅動下,不排除順豐控股重貨板塊實現加速增長的可能。
3.冷鏈業務:需求與政策共振,中期盈利可期
順豐控股憑借直營模式的高品質服務以及持續重資產的投入,其基于冷鏈物流產品思維的發展模式,將推動冷鏈業務的持續發展。2017年順豐控股冷鏈板塊實現營收22.95億元,同比增長59.70%。預計冷鏈業務中期有望實現盈利。
4.食品冷鏈:生鮮電商引爆市場需求
生鮮電商的崛起,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這三大因素都將驅動冷鏈物流需求在未來迅速增長。
驅動一:生鮮電商崛起帶動冷鏈物流需求。2017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1391.3億元,較2016年增長59.7%,預計2018年可到達1947.8億元。
驅動二:城市化率穩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從海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當人均GDP高于4000美元以后,冷鏈物流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在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及城市化率超過50%的雙重驅動下,我國城鎮居民飲食結構將持續向易腐食品方向傾斜,同時推動生鮮電商的高速發展,我國冷鏈物流需求將迎來爆發期。
驅動三: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以及愿意為此付出合理溢價,將充分挖掘相對隱性的冷鏈需求,從而推動并規范冷鏈行業的發展。
未來五年,我們保守估計中國食品冷鏈物流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20%,2020年,我國食品冷鏈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左右。
截至2017年底,順豐冷運網絡覆蓋104個城市及周邊區域,擁有51座食品冷庫(運營面積22.4萬平米)、108條食品運輸干線,貫通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核心城市。
在資金密集型的冷鏈行業中,順豐冷運能夠得到快速發展,不僅得益于其雄厚的資本實力與強大的物流資源,更與其物流產品思維(“方案+”戰略)密不可分。
冷鏈市場需求極具個性化且專業要求程度高,順豐控股針對規模較大的特定冷鏈細分市場,提煉出這個市場的需求共性,并定制開發高度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實現更高的提高效率和更低的損耗。
5.醫藥冷鏈:兩票制帶來三方物流契機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7年全國醫藥物流直報企業(417家)配送貨值(無稅銷售額)11402億元,配送客戶數量逾308萬家,共擁有1115個物流中心,倉庫面積約1065萬平方米。其中,基本藥物本省配送額占87.6%,對外省配送額占12.4%。
隨著醫藥行業“兩票制”的改革,疊加國家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的行政審批事項,中國醫藥流通渠道將向扁平化、集團化方向發展,藥品流通環節將大幅壓縮。而目前,醫藥流通在干線運輸、城市配送、倉儲和個人終端等多個關鍵環節均缺乏全國性運營網絡能力,因而,對于具備豐富網絡資源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在政策催化下,醫藥物流市場將成為新的發展契機。
2018年6月,順豐控股首次對外發布“順豐醫藥供應鏈‘方案+’”和“順豐醫院‘方案+’”解決方案。
目前,順豐控股擁有3座GSP(Good Supply Practice,產品供應規范)認證醫藥冷庫、12條醫藥干線,醫藥冷庫2.4萬平米,冷藏車244輛,這些物流資源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和運輸規劃配置給城市配送、支線運輸和干線運輸等不同場景的業務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時調配和調度。并在信息資源方面能夠實現客戶系統對接和全程溫度數據監控。
截至目前,順豐控股已與超過六成的國內百強藥企合作,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醫藥供應鏈解決方案。
三、從重資產自建到資本合作
在龍頭競爭時代,快遞行業加速轉型綜合物流服務商,類似與“嘿客”的重資產自建,從0起步的直營制發展,已難以保證取得足夠的先發優勢。因此,在更加注重運營、資本和創新速度的新時代中,順豐控股也開始嘗試靈活多樣的資本合作。
1.與新邦合作,直營加盟市場互補
一個成熟網絡型(直營)零擔企業的形成平均需要12~15年時間,在競爭日漸白熱化的背景下,收購行業里的成熟零擔企業或許不失為一條捷徑。
2018年,順豐控股與新邦物流成立合資公司——廣東順心快運有限公司,順豐控股持有合資公司32.35%的股權。順心快運采用“網點加盟、分撥直營”的模式發展,計劃通過兩年的時間,搭建一張國內零擔快運網絡,預計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實現12000家網點規模。與傳統的加盟制快遞所采取的“以罰代管”方式不同,順心快運創新性地采用“星級評定”方法,除了業務量考核外,更加注重客戶服務體驗的考核。
公司借道新邦物流加速布局全國網點,或重點開拓中端零擔市場,與直營重貨形成市場互補。預計未來2-3年,順心快運仍將處于“鋪網”為主的培育期。不過考慮到網絡型零擔的規模效應,若業務量越過盈虧平衡點,業績有望加速增長。
2.與夏暉合作,技術客戶優勢互補
2018年3月,順豐控股與夏暉公司達成協議,在中國成立主營冷鏈物流的合資公司。其中順豐控股為控股股東,合資公司將經營夏暉公司在中國已有的部分業務。
與夏暉合作,技術與客戶優勢互補。順豐控股擁有眾多的B端和C端冷鏈客戶,夏暉作為麥當勞的“御用物流服務商”,擁有強大的供應鏈規劃設計能力,但僅服務少數B端客戶。因此,兩者強強聯手可以為眾多B端客戶,尤其是快餐連鎖、超市等提供物流配送綜合解決方案,為C端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實現供應鏈規劃能力與客戶資源的優勢互補。
3.從封閉管理到開放合作
與以往市場對順豐控股低調且封閉的固有印象不同,當前順豐控股正在推進開放合作的戰略升級。借助資本的力量,與垂直物流領域的領先者進行合作,以迅速積累業務規模與行業經驗,降低新業務拓展風險。
順豐控股近期聯合8家公司,共同打造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供應鏈大數據平臺,順豐只占約10%的股份。對此,王衛稱,“順豐要表達更開放、更平等、更公平的理念,互相合作,取得長期共贏的局面,這才是未來。”
在成本方面,順豐控股逐步提高人員與運輸的外包比例,以降低成本上升對經營成本的壓力。整體來看,順豐控股經營杠桿穩步降低,重資產模式的成本風險進一步得到控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