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1 10:31:19 陜西日報
關注中物聯
6月25日,一輛輛從北京運來的奔馳車正在新筑車站集裝箱中心站卸車,準備倉儲集結后,運往全國各地。
新筑車站隸屬于西安西站,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站。自2013年第一列中亞班列開行以來,從該站出口的貨物遍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近5年來,中歐班列的開行為內陸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破解了內陸城市長久以來由于不沿邊、不靠海地理位置造成的發展難題,對西安增加外貿量、拉動城市整體發展意義重大。
“新筑車站建站初期,全站只有十幾人,住宿條件十分惡劣。”回憶起建站初期的困難,新筑車站站長張義說,由于當時站場環境處于規劃建設當中,作業現場許多設備設施也未配套齊全,在接到上級部署的第一趟班列運輸任務后,如何在簡陋作業環境下保障首趟班列平穩開出,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建站初期,作業線路兩側土地還未裝設照明設備,但又要服務于裝載加固團隊深夜測量、模擬裝載等技術作業。面對這種情況,新筑車站職工克服困難,在尚未硬化的土地上扯線路、搭線橋,用人工的方式支撐起照明設備,保障待裝線路作業環境光線充足。
沒有辦公用房,站長張義就向上級申請,在站臺上建立起10間活動板房,雖然冬冷夏熱,但總算有個辦公的地方。沒有貨主生產用房,他就跑去跟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協商,軟磨硬泡,在多次溝通的情況下,爭取來兩間空房,借給車站使用。生產運輸壓力伴隨著貨運量提升而不斷增加,他又向領導申請,征調近100人補充至車站生產運輸一線。
“新筑車站的變化就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縮影。我親眼見證著這個車站發貨量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轉變。”張義動情地說。
近年來,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西站從貨運辦理、裝載加固、運輸環境等方面發力,加大車站整體軟硬配件設施設備建設。同時,西安西站安排職能科室為貨運人員開展多項業務培訓,提升作業人員業務技能。
服務質量提升了,貨物辦理效率提高了。列車承載的貨源也從初期的工機類貨物發展到如今的飲食類、汽車類、鋼鐵類、紡織品等多品類貨源,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30%。
6月13日11時,伴隨著機車的一聲長鳴,滿載160輛沃爾沃進口汽車的班列駛入新筑車站,打破了陜西中歐班列運輸整車業務“零”的記錄。沃爾沃進口整車項目的落地,進一步拓寬了中歐班列的回程貨源品類,加快了陜西國際貿易門類多元化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步伐,對沿海的汽車整車口岸物流運輸方式形成重要的補充,大大降低了內陸汽車進口企業的綜合物流成本。陜西和周邊地區群眾購買進口汽車將更加方便、快捷。
自2013年11月28日,新筑車站首趟西安至哈薩克斯坦國際貨運班列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開行線路已實現常態化運輸和返程。截至今年5月底,中歐班列開行247列10420車,出口貨運量28.4801萬噸,基本實現每天2列至3列的常態化開行,開行列數躋身全國前列。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