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精準之策 固安全之本
發布時間:2018-06-26 12:40:45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話說安全
安全工作需“會管能管敢管”
楊紹斌
水建施工行業為高風險行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企業安全管理要緊密圍繞“以人為本”這個中心,著力打造一支穩定而能力過硬的安全管理隊伍。筆者認為,安全管理隊伍既是企業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磨刀石,也是企業安全發展的守護神,而“會管、能管、敢管”是檢驗這支隊伍的重要標準。
“會管”即要有能力管理安全工作。中交二航局二公司(以下簡稱二公司)以“公司總體規劃、梯隊穩步建設、一級培養一級”為安全管理隊伍培養的總綱領,以安全技能比武、技術安全培訓、跨崗位見習、漸進遞補培養等為隊伍能力培養手段,在要求安全管理人員具備相應安全知識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安全管理人員宣傳教育和現場管理兩種能力。
“能管”即要有一套好的工作方法。二公司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匯編》,從制度上鼓勵安全管理人員履行安全職責、識別隱患、發現隱患、舉報隱患、整改隱患,并完善崗位安全考核標準等。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安全管理人員開展調查研究,抓住重點,互通信息。首先是調查研究,掌握情況,要根據前期隱患排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是要抓住重點,有的放矢。如重點部位、特種作業、特種設備等,對這些風險度較高的設備、作業和場所要重點管控。再次是要溝通信息,上傳下達。安全管理人員要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傳達上級主管部門對安全生產的要求,搞好協調和配合。
“敢管”即要對安全工作嚴抓嚴管。二公司以“紅線不能觸碰、底線不能逾越”為導向培養安全管理人員現場監督管理原則,督促安全管理人員嚴格履職,主要體現在平時主動向領導匯報安全生產工作,為其決策提供依據;對存在的事故隱患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嚴字當頭,及時提出改進措施和方法,認真落實整改;一旦發生事故,除及時搶救外,要按“四不放過”原則組織調查處理。
安全管理工作中“嚴是愛,懈是害”,提升安全管理團隊管理能力,推動安全工作有效開展,才能為企業的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系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典型經驗
中交疏浚上航局杭平申線桐鄉段項目部:體驗虛擬事故增強現實安全
仲啟珂 苗澍野
“快跑!架橋機要砸下來了!”
伴隨著一聲巨響,架橋機轟然倒塌。在中交疏浚上航局杭平申線桐鄉段項目部的安全生產互動體驗館里,剛剛進行VR(虛擬現實)虛擬安全體驗的工人王根寶驚魂未定:“可嚇死我了,差點就砸到我頭上了,以后再也不能違章操作,太危險了!”
杭平申線項目施工點分散,現場機械設備多,作業環境復雜,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數量多,僅靠項目部安監部的幾位安全員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為此,項目部想過不少辦法,加強監管、加大罰款力度、設置“紅黑榜”,但是安全隱患仍不能被徹底消除。
為此,項目部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從提升工人安全意識入手。今年3月份,項目部引進VR虛擬安全體驗設備,設立安全生產互動體驗館。該設備可形象模擬施工過程中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過程,對事故案例進行原因分析,并引導體驗人員進行規范的施工作業和正確的應急處置措施。在體驗館中,工人可以身臨其境體驗架橋機事故、機械傷害、臨舍火災、基坑坍塌等10余項典型案例,從而提高對隱患的排查能力,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
“以前你們總是和我們強調安全,但是我們卻總是不放在心上,總覺得事故距離我們還很遠。如今通過VR設備體驗,我們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事故隱患就在我們身邊,以后不用你們項目部提醒,我們肯定不會再違章操作了,寧可麻煩一點,也不會為了趕一點時間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剛剛帶著工人們體驗過VR設備的班組長張以偉激動地說。
“VR設備引進至今,項目部上已經有100余人親身體驗過,工人們從思想上轉變了對安全問題的認識,這正是我們一開始就想看到的結果。通過親身體驗,現在工人們會主動考慮施工安全問題,在遇到安全疑慮的時候也會主動和項目安全員討論。”項目經理徐翔滿意地說。
中交四航局納米比亞項目部:將儀式感植入安全文化
張春林
早晨的納米比亞鯨灣港,陽光透過碼頭的吊機頂端,撒落在空曠的堆場上。在幾組連鎖塊堆砌起來的簡易“舞臺”上,來自中國、英國、印度、納米比亞的員工輪流上臺,說出自己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理解。
“我為能參與到建設祖國的工程中而感到自豪,這也是我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和動力,我們每人的崗位職責不僅是對工作的負責,更是在履行對祖國的使命。”納米比亞員工杰克在安全標兵交流會上激動地說。
這一幕在每月的安全標兵交流會上都會上演。當地安全員的培養和成長一直是項目部安全文化建設成功的側影,用“儀式感”培育安全文化,中交四航局納米比亞項目部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在此之前,納米比亞并沒有過超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當地安全人才缺乏、安全意識不高、安全文化缺失,初期工作開展遇到很大挑戰。
如何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員工安全意識,成了困擾項目管理者的首要問題。在項目建設之初,項目部便確立了“從小做起,從嚴抓起,從細落實,樹立典型,一步步將安全文化建設引向深入”的安全文化建設方針,力求樹立安全模范,以點帶面,從根本上提高員工安全素養,減少作業現場違章現象的發生,達到零安全事故的目的。
2014年,杰克來到中交四航局納米比亞鯨灣港集裝箱擴建碼頭項目工作,經過培訓后轉崗為安全員,因為嚴謹的作風和出色的工作表現,現在已被提拔為項目部的現場安全主管。“安全不是一兩個人的事,也不僅僅是中國工人的事,將納米比亞當地工人安全意識培養起來,充分動員,形成‘全民皆兵’的安全文化是提升項目安全管理效率的關鍵。”四航局納米比亞項目部安全副總監黃猛說。
有著多年海外安全管理經驗的項目安全總監李碧波說:“我們每個月都會在各個工區設置安全標兵獎,除了物質獎勵外,更有意義的是讓獲獎者在各個工區輪流講課交流,連續獲獎者將在個人晉升和薪酬提升上有更大的空間。我們的理念是,讓管安全、重視安全的員工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存在感,用這種‘儀式感’來引導安全文化建設。”
中交一航局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部:智慧模塊有效提升施工安全系數
馬廣承
夜幕降臨,穿梭于施工現場巡查的項目部安全總監郭元在忽然停了下來,他舉起手機對著一臺排渣車拍照,隨后打開微信公眾號,在“安全問題”欄目填寫了這樣的信息:“排渣車遼BHM***前左側轉向燈不亮,后尾燈被泥土覆蓋,不能發揮警示作用,要求立即整改。”寫完,點擊“確定”,發送。半小時后,郭元在收到工區安全員的反饋:“轉向燈已維修,尾燈泥土已清理,整改完畢,請驗收。”同時傳來的還有兩張整改后的照片。
這是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部利用手機端發起問題整改的一幕。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干塢工程正在進行土石方開挖施工,總方量300余萬立方米,為保證工期,現場24小時不間斷開挖、倒運。90多輛運渣自卸車,10余臺挖掘機,5臺裝載機……整個干塢施工區百余臺機械同一時間交叉作業,風險大,隱患多。
為及時發現問題并快速整改,項目部積極開展“智慧安全”建設,結合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的應用,通過手機端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安全問題”治理模塊。郭元在說:“應用手機端發起問題整改,是推行‘智慧安全’的一項舉措,比過去傳統的書面下達整改通知單更及時,更迅速,大大提高了問題整改效率。”
實行“智慧安全”管理,工程施工安全系數顯著提升。干塢工程占地16萬平方米,作業區域面積大,人員和設備分布廣,為了解決管理人員難以“面面俱到”的難題,項目部通過合理規劃與現場測試,采用微波方式接入網絡,在干塢施工現場布設4處監控系統。項目部BIM技術負責人劉建介紹,該系統采用200萬像素網絡智能球機,滿足400米范圍內360度無死角全天候信號采集,管理人員可以實時動態監控。有了監控系統,整個施工現場的深基坑防護、邊坡維護以及設備運行和作業人員安全狀況都能“盡收眼底”,實現了對整個施工操作面上重大危險源的動態監管和安全風險的實時管控。
郭元在表示,項目部的“智慧安全”管理還在不斷開發中,接下來將盡快建立水上作業船舶智能監控系統,把水上作業船舶納入平臺實時交互管控系統,做到干塢工程“智慧安全”全覆蓋,形成一張無死角、高效率的安全生產管控網。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