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31 09:16:13 北京商報
關注中物聯
5月30日,中國快遞協會在2018中國快遞行業(國際)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快遞業社會貢獻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包括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民生、服務生態和服務發展五部分。《報告》顯示,2017年快遞網點人口密度為1.6個/萬人,網點超22萬個,快遞服務重點城市72小時準時率為78.7%,且帶動就業超百萬人,間接帶動就業超千萬人。
《報告》由五部分組成,其中根據服務經濟板塊數據顯示,快遞業在GDP中占比為0.6%,在服務業中占比為1.16%,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為1.35%。體現在快遞服務社會方面,2017年快遞網點人口密度為1.6個/萬人,網點達22萬個,專用貨機增至96 架,快遞包裹占航空貨郵運輸量的 40%,干線車輛從7萬輛增至19萬輛,全國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超過230個。全國快遞服務重點城市72小時準時率為78.7%,滿意度為75.7分,消費者申訴處理滿意率達到98.2%。
在民生方面,2017年快遞業吸納就業人口超百萬人,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千萬人;快遞業推動了電子商務發展,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此外,全國高校快遞規范服務覆蓋率達到95.6%,2697所高校實現快遞入校服務。農村收投包裹超過80億件,直接服務農產品外銷達1000億元以上;快遞企業打造服務現代農業“一地一品”項目905個,郵政、快遞企業成為助力農村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
在生態建設方面,未來將逐步減少現有快遞包裝、填充物使用量,減少快遞過度包裝,增加快遞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環節打通,變“棄礦”為“富礦”。實施“綠色快遞”行動計劃,實現到2020年可降解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達到50%,新能源車輛使用率大幅提升。建立激勵導向和制度約束,推動全產業鏈共同參與,升級設施設備,優化運營組織,培育綠色用郵習慣,逐步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環的發展方式。推動共享平臺、末端、快遞盒等共享資源應用。
此外,《報告》還指出,未來快遞行業將加大研發投入,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為引導,通過信息聯通、資源共享、智能應用等措施,實現快遞業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