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25 10:03:36 人民郵電報社
關注中物聯
近日,據央視新聞報道,某地的快遞員派件遇到用戶家里沒人、沒有快遞柜存放時,想到了一個“好地方”——消火栓箱;因為用的人多了,消火栓箱就成了快遞的“簽收大戶”。而且不僅實際是這么做的,快遞員錄入的妥投信息也是“(消火栓)代簽”。對于這則報道,有網友當作無奈的笑話看待,但筆者卻從中聯想到引以為戒,扎實落實《快遞暫行條例》的話題。
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我國首部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對信息泄露、丟件索賠、快遞投放等作了明確的規定。《條例》明確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至約定的地址,收件人有權當面驗收。這意味著:如果快遞員未經收件人同意,擅自將用戶的快件放入消火栓箱內,不但違反了相關消防法律法規,也違背了用戶的意愿,快遞員可能要承擔雙重法律責任。因此,快遞企業對于類似的違法違規行為一定要重視,作為典型案例廣泛宣傳并引以為戒。
快遞企業更要延伸思考到的是,《快遞暫行條例》已經正式實施,是否嚴格按照條例規范操作,已成為社會關注的輿論焦點。快遞企業一定要有所警醒,大力提升投遞服務質量,進而有效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不然不僅可能會有更多類似消火栓“簽收”問題被曝光,更會有被時代淘汰之虞。
綜合近期的媒體報道,《快遞暫行條例》出臺后,快遞企業并沒有拿出多少改進投遞服務的方案措施,基層快遞員依然只圖自己工作方便,不考慮消費者的感受,所以才會引起公眾和媒體的集體“吐槽”。我們要認識到,《快遞暫行條例》是引領快遞業服務提升的一部重要法規,有眼光的快遞企業可能已把落實《條例》當作提升自身服務質量、改變公眾形象的有利時機,正爭取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其他快遞企業也要引起重視,千萬不要不做改變、拿不出良策,一定要積極行動起來。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