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07 10:07:52 電商報
關注中物聯
5月5日消息,由末端配送市場催生出的新需求,誕生出快遞柜等一系列產物。隨著送貨機器人橫空出世,末端配送格局有望進一步改寫。
據《電商報》記者獲悉,由北京市海淀駐區企業研發的快遞機器人,在經過多次路測和調試后,目前已實現小規模量產,有望今年6月在部分小區投入使用。這些六輪式機器人的行進速度可達每小時4英里,攜帶10公斤左右的貨物。在抵達指定地點后,客戶可通過App打開蓋子,取走商品。此外,快遞成本將由人工每單1.5元左右降至1元以下。
事實上,作為末端配送的新生力量,無人配送車甫一出道,很快就受到蘇寧、京東等自營物流業務的電商巨頭的重視。去年“618”京東大促當天,京東無人配送車在中國人民大學亮相,并正式完成首單配送任務。然而該無人配送車實際的運行效果卻并不是特別理想,集中體現在不會自動避讓、容易出現偏差等問題。
就目前來看,該產品距離大規模商用仍有一段距離,不過京東X事業部總裁肖軍曾表示,目前中國城市物流體系嚴重依賴人力,京東無人配送車可以實現針對城市環境下辦公樓、小區便利店等訂單集中場所進行批量送貨,將大幅提升京東的配送效率。顯然,京東無人配送車在辦公室、小區等場景有其戰略地位,未來無人配送車仍有望成為京東智慧物流的主力之一。
京東末端配送的無人化還體現在空域。去年8月底,京東拿到國內第一張覆蓋全省范圍的無人機空域批文,正式拿下陜西的“制空權”。此后隨著各地批文的落實,京東也在全國多個省市持續推進、試點無人機配送業務。到2017年底,其無人機已經“空降”陜西、四川、浙江等地。
劉強東此前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用機器人運送快遞可大幅降低成本并徹底改變整個物流行業。尤其借助無人機技術,可以將末端配送的觸點延伸至偏遠地區,從而省下大量物流開支。
麥肯錫此前發布的調研報告亦指出,“最后一公里”的派送是整個物流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有時甚至超過50%。此外,有分析指出,對于“當日達”等強調時效的配送業務而言,其物流成本還將進一步提高。加碼無人技術的應用,在補足人力配送的短板同時,又可大大減少人力成本,可謂一箭雙雕。由此來看,未來的末端配送進入無人化時代,已成大勢所趨。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