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17 10:43:00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關注中物聯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受合作方快捷快遞拖累,申通快遞4月15日晚間公告,稱決定暫緩推進申通快運項目。申通快遞昨日下跌1.01%,報收24.45元/股。專家表示,整個快遞市場的龍頭企業都在向綜合物流轉變,并購重組成趨勢,但若大企業不能給予小企業充足導流,投資可能產生雙向拖累。
先入股后合資供應鏈公司
4月12日,據云南網報道,快捷快遞通往省外、州市的運送車輛大多已經停運,昆明的網點也關 停了近40%。4月13日,國家郵政局消費提示公告顯示,近日快捷快遞在部分地區服務運行出現異常,請廣大消費者謹慎使用。當晚,持有快捷快遞7.5%股 權的*ST三泰公告顯示,鑒于投資公司快捷快遞目前的經營狀況,公司業績在原有基礎上下調4600萬元。申通快遞4月15日公告中稱,此前擬與快捷快遞共同出資設立申通快運,其中申通快遞持股70%。但公司認為繼續按照此種合作方式推進申通快運項目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不確定的風險。公司決定暫緩推進申通快運項目,項目暫緩期間已經發出的申通快運單號仍可正常掃描和簽收。4月16日早間,申通快遞補充說明申通快運項目暫緩推進原因為“系各方股東對商業模式、運營及發展戰略存在重大分歧情況下的決定,待申通快運股東協商處理后,盡快推進”。據悉,除了是快運的合作方外,申通還是快捷快遞股東。2017年8月,申通快遞曾以1.33億元增資入股快捷快遞,獲其10%股權。2017年11月,申通快遞宣布依托快捷快遞的直營平臺和以大貨為主導的網絡優勢,以雙網融合的模式進軍快運市場,并與快捷快遞共同出資5000萬元設立供應鏈管理公司。
順豐通達系紛紛布局快運
事實上,除了申通外,順豐、韻達、圓通等多家上市快遞公司均在布局快運業務。順豐早在 2014年就看到了小票零擔快運市場的潛力,當年在原有快遞網絡基礎上推出重貨業務,據順豐2017年年報,2017年重貨運輸營收44.02億元,增長 79.93%,占總營收比達6.19%。,已經超過了百世快運2017年的營收31.8億元(總部營收,實際營收會比這個高)。根據2016年的零擔收入 企業排名,營收前三位分別為:德邦107億元、安能37億元、中鐵36.6億元。按行業25%的增速來看,以快遞業務起家的順豐、百世已經殺入前五位。“通達系”也緊鑼密鼓布局快運市場,2017年3月,圓通快運正式啟動;2017年10月,韻達快運正式啟動。為什么快遞巨頭都不約而同地進軍大件快運市場?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曾透露原因正在于電商消費的轉型,“以前人們網購是買衣服,現在買什么?買電器,買床墊,買大米,買沙發。所以德邦就是要發揮特長,做大件快遞。”據研究報告顯示,從2017到2021年,中國快遞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3%,預計到2021年,大包裹這個細分領域的收入將達2663億元,迎來持續強勁的增長熱潮。
并購有風險或致雙向拖累
目前快遞進軍快運都是通過投資中小快遞企業并購重組。據最新消息,順豐速運斥資17億元收購新邦71%股份,以“順心”為全新品牌開始運營新邦原有業務。但從申通事件看,這種路徑也存在一定風險。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力、裝備等成本的逐年增加,傳統電商快遞已經越來越貧瘠,中小加盟快遞企業因為基層的不穩定尤其容易坍塌。當 大中型快遞企業投資小快遞企業,如果不能給予小企業充足的業務肥水導流,或未助力小企業建立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投資可能產生雙向拖累。整個快遞市場的龍 頭企業都在向綜合物流轉變,快運成為大型快遞企業不可缺少的服務板塊,而在大數據環境下,不具備完善生態體系和大數據控制力的快遞商,很容易被菜鳥網絡、 順豐集團、京東物流等生態型企業的磁場吸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