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27 09:29:28 經濟參考報
關注中物聯
今年“兩會”涉及到物流發展的提案很多,體現出全社會對物流的關注。總覽這些提案內容,主要集中在收費公路、冷鏈物流、快遞包裝以及皮卡進城等方面,對中國物流業未來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另外,降本增效、滿足新興物流市場消費新需求也是當前物流業亟須面對的問題。
2月份兩則國內外不同的物流業新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物流發展的特征。
第一個新聞是2月17日英國肯德基在推特上公布因為將南非的Bidvest物流公司更換為DHL(敦豪)物流公司,而DHL的訂貨和交付軟件系統出現問題,出現雞肉供貨配送不及時,大量積壓在倉庫,導致英國約900家肯德基門店中近700家門店出現“雞荒”而暫停營業,使得肯德基全球五大市場之一的英國公司每天損失近百萬英鎊。
第二則新聞則是2月2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同意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順豐機場),并發布批復文件。其中的主角“順豐機場”規劃總投資372.6億元,將建成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也是全球第四個專業貨運機場。而投資方主要分三家,湖北省交通投資集團、順豐快遞和深圳農銀空港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占股為49%、46%和5%,注冊資本為50億元。
這兩則新聞涉及的物流屬性好像并不相同,但其中無論是身處業內的快遞和快運企業,還是被服務的供應鏈下游制造或服務企業,乃至社會個體,對物流需求最本源的共識就是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依舊是寄遞的“速度”,正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當然此處提出的“速度”,不僅體現在從客戶需求到交付客戶的時間周期響應上,還體現在交付客戶的準時性、便利性和有效性上,更隱含著對物流全過程中的物流作業效率、物流服務質量、物流產品柔性與容錯魯棒性、信息交互與數據共享、物流網絡覆蓋域以及“門到門”服務能力的要求。
以響應速度為核心競爭力的物流罅隙市場是屬于新興且有預期高收益的高增長市場。近幾年持續暴漲的電商物流、快遞物流、快運物流、商超宅配以及外賣配送物流既迎來了資本的青睞和擁抱,也同時迎來了愈加激烈、“生死時速”般服務能力的競爭,“分鐘級配送”、“即時配送”和“極速配送”已經不僅僅是業內物流企業的噱頭,速度優勢也確實成為了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隨著消費升級,許多物流罅隙市場中原本最為關注的成本已經讓位于響應速度,讓位于質量,讓位于便利,甚至讓位于品牌及網絡關注度。
以在大陸市場營業額曾經扶搖直上的方便面行業為例,從2013年到2016年內地和香港整體市場下跌了80億包,跌幅達到16.7%,其龍頭企業——康師傅在2016年的利潤暴跌66%,稱得上斷崖式下跌。
英國廣播公司(BBC)把這個現象歸結為農民工返鄉潮、更加便利的交通、普及的網絡和外賣APP。這個結論有一定科學性,但其中隱藏的最大因素就是中國消費市場的新特征轉變為客戶化、即時化、便利化和交互化。
清華大學劉大成研究團隊專門到原本方便面最大的消費場景之一——校園學生宿舍進行調研,分析價格高度敏感的學生選擇僅配送費(4-7元)就高于方便面價格的外賣送餐服務的原因,得到的直接反饋并不是“外賣更營養”,而是方便面需要打開水、燒開水及泡面,這些都需要耗費客戶時間,而外賣則最大限度節約了客戶時間。
即便是對價格最為敏感的校園學生群體,也開始將即時化、便利化和客戶化作為消費首選,是移動互聯網的精準定位和外賣配送的即時可達成就了這個超速發展的外賣行業。
中國電商興起可以部分歸結為傳統商業渠道的低質量和低信用;京東商城超高速發展可以歸結為中關村電子市場曾是“騙子一條街”。但在渠道完善且信譽昭昭的海外商貿市場崛起的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其競爭力卻可以歸結為物流周轉和快遞配送的高速準時。
亞馬遜對金牌會員的配送時間定在48小時內,在部分需求密集區域可以1小時送達;而實體商超龍頭沃爾瑪(Walmart)的整體配送體系卻還停留在7天一個周期。當亞馬遜對沃爾瑪發起進攻,沃爾瑪也只能疲于應對,以關閉數百家門店、建立數家模仿亞馬遜配送中心的方式告負。
機器人、無人機、自動分揀系統等高科技產品加劇了對于物流客戶需求響應速度的能力比拼,而杠桿放大的全球金融資本則成為這場細分物流業“響應速度拉力賽”的引擎。
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作為保障消費渠道的各類細分物流產業也開始隨之受到政策重視和資本青睞。但只有那些最貼近消費需求的渠道物流才會最早得到資源稟賦的匯集,才會具有加速競爭并在競爭中得到資源最優配置的能力。
經濟學中企業最簡單的投資決策思維是對未來放緩或下滑的市場應該采取輕資產投入,而對于增長的市場應加大重資產投入。因此,也可以最簡單地解釋為什么近年來順豐快遞、菜鳥網絡、京東物流以及普洛斯地產都在各自看多市場的物流細分領域分別加大重資產投入力度,而競爭慘烈且利潤薄弱的公路貨運領域卻在試點推行輕資產為核心的無車承運人模式。兩個相反的投資趨勢可以讓人很容易辨識物流業各罅隙市場的當季興衰程度。
具有高競爭強度的新興物流罅隙市場吸引了更多的資本和技術融入,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內部的競爭,而“響應速度”則成為這場競爭中決定生死的核心利器。
對于支持電商物流的快遞類企業,已經在O2O體系下提出了“分鐘級物流”;而外賣配送企業則直接在“即時配送”上大做文章,還有商超宅配、生鮮配送和“以儲代運”的商超前置倉模式企業都在推行以“極速”速度模式為核心的小區域高頻需求的末端服務。
“分鐘級物流”、“即時配送”和“極速配送”都是將客戶需求響應周期從按天核計縮減到按小時核計,再縮減到按分鐘核計。移動物聯網支持了客戶可以實時查看配送移動的速度,也由此將客戶對物流企業服務競爭能力的評價聚集到響應速度上。
在即時接單、定位和路徑優化系統的支持下,極速響應能力的提升不僅依靠各個物流節點的轉換效率和節點之間的移動效率,也需要各類重合或交叉重疊訂單的有效合并,更需要在流量、流向、運力和調度等配送環節上具有高度的數據挖掘和智慧決策能力,更需要運營組織模式的創新建構。
并非只有新興物流市場才需要速度競爭,傳統物流市場也同樣對響應速度有較強的需求,但更需要的是成本、效率和質量等服務要素的綜合能力。響應速度是新興物流市場最為重要的競爭要素。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