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12 08:46:28 新京報
關注中物聯
.jpg)
.jpeg)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俞學文
快遞電動三輪車缺乏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環境總體偏嚴、從業者安全守法意識欠缺等問題,當著力解決。
近年來,我國電商和物流行業發展迅猛: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已進入日均億件時代。各有關部門支持快遞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得以落實,政策環境持續改善。
但與此同時,快遞末端投遞問題也日益凸顯。《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顯示,當前物流從業人員已超過200萬,相較于10年前已增長近13倍。由于客貨不能混裝,及貨車在一些城市不能進城等,電動三輪車憑借機動靈活、價格低廉、低碳環保等優點,成為百萬快遞員“最后一公里”投遞服務的首選交通工具。
在此過程中,部分關于快遞電動三輪車使用不規范、管理不到位問題,也漸次浮現。
一是缺乏強制性國家標準。2014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是國內首部電動三輪車行業標準。但這只是推薦性標準,并不具備強制性。2017年4月,國家郵政局發布了《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擬作為國家強制性標準,但因為種種原因,各方意見始終未取得一致,導致標準制定目前處于停滯狀態。
二是管理環境總體偏嚴。有的城市對快遞電動三輪車“一刀切”,動輒采取扣車、罰款甚至拘留快遞員的措施;有的城市“不作為”,雖允許符合快遞專用標準的電動三輪車上路,但在沒有國標的“空窗期”選擇了擱置。
但也有一些城市,如北京市等,從便利民生、優化城市管理角度出發,明確監管分工和責任主體,統一車輛標準標識,化堵為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從業者安全守法意識有待提高。有些快遞電動三輪車“超載、超長、超高”,闖紅燈、逆行、路邊隨意停車等亂象也層出。
如何從人、車兩個方面做好規范,在保障快遞業業務正常運行的同時,減少安全隱患和交通秩序混亂現象,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建議:
首先,加快出臺強制性標準。建議國家郵政局、國家標準委等部門,盡快完成《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從車輛尺寸限值、裝載質量、最高車速、啟動車速、制動距離、語音提示、衛星定位等方面,對快遞電動三輪車的技術要求和安全要求予以規范,以確保快遞電動車的生產質量和使用安全。
再者,完善管理機制。《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已明確要求各地規范快遞車輛管理,逐步統一標識,對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臨時停靠作業提供便利。參考北京市的相關做法,建議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牽頭承擔監管責任,制定全國統一的電動快遞三輪車管理辦法,對其實施備案管理,由快遞企業申請,對駕駛人員信息、車輛信息進行備案登記后,為符合標準車輛配發車牌號碼,并規定車輛年檢和保險等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由公安、交通部門保障備案車輛的合法路權和通行便利。
還有,做好安全管理和教育。由寄遞企業承擔交通安全的主體責任,建立起企業內部安全考評辦法,完善電動三輪車及駕駛員管理檔案和保險制度。一方面,強化對駕駛員的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另一方面,定期檢查車輛安全,未達到技術要求的車輛不得上路行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