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02 10:46:32 億歐網
關注中物聯
.jpg)
2018年作為十九大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在2018年兩會召開前期,億歐特發布系列兩會回顧文章,本文將特針對2017年快遞行業兩會代表關注熱點進行回顧整理。
2017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度深化的一年,2017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這是“快遞”第四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對快遞業快速發展的肯定,也是對快遞業下一步轉型提質的期望,對于快遞業下一步健康持續發展意義重大。這四年也是我國快遞業由大向強發展的四年。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線上線下協調互動,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完善物流配送網絡,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物流快遞,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快遞,“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
2017年兩會期間,以下快遞發展問題成為不少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快遞進社區、進農村,促進快遞均衡發展
國家郵政局局長全國政協委員馬軍勝提出,就快遞業而言,難點和痛點均在末端。總理提出“快遞進社區進農村”,對于推動快遞業發展、均衡供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郵政局在2017年的工作部署中,提出要繼續深入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啟動“快遞入區”工程,加快城鄉末端服務網絡建設,適應了這一發展趨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郵政集團總經理李國華:完善城區服務網點,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國郵智庫專家楊世忠認為“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是聚焦快遞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為快遞發展指明了方向,是推動快遞向廣度、深度發展的要求。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市場結構持續優化,區域發展不平衡得到改善。1到11月,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1.8%,比全國增速高3.2%,在全國快遞業務量中所占比重提升0.2%。其中貴州、四川、廣西、青海等地快遞業務量增長率超過38%。市場資源加速整合,1-11月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78.7%。
完善物流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瓶頸亟待突破
全國政協委員牛汝極表示,“快遞業的發展推動了電商發展,為百姓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如何解決好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要引起重視。”
全國人大代表白永紅認為,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頸亟待突破,但鄉村配送網絡平臺建設投入大,見效慢,許多物流企業有成本顧慮。建議按照共建共享、資源優化、逐步完善的組建運營原則,加快建設并開放縣鄉村公共配送網絡平臺。政府主導,政策指引,郵政企業牽頭建設,進一步發揮郵政公用型企業網絡優勢,以有序高效的信息平臺運作,完善物流服務體系,提高縣鄉村配送的效率和效益,提高物流資源使用率。
智能快遞箱作為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利器”,到2017年底,我國的快遞末端投遞服務能力已經顯著增強,形成了末端投遞新格局。據國家郵政局2017年4季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全國建成快遞公共投遞服務站3.15萬個,主要快遞企業城區自營網點標準化率達到72%,較去年提升21%。中郵速遞易、豐巢等企業投放智能快件箱20.6萬組,同比增加一倍以上,通過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占投遞總量7%,較去年提高4%。
綠色快遞獲關注,快遞包裝革命勢在必行
快遞包裝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在快遞包裝中,“大材小用”、過度包裝的現象比較嚴重,回收使用率極低,造成資源極大浪費。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綠色快遞開始走紅。
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指出,“快遞包裝革命勢在必行!”全國政協委員孫步表示,要給予環保包裝物生產企業以適度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以降低環保與非環保材料之間的成本差價,并加大技術研發端的財政支持力度,從國家層面制定“適度包裝”的相關標準,限制有毒污染包裝物的生產與使用,建立包裝物回收信息平臺等措施,加大快遞用可降解、可循環包裝材料的科研開發和推廣應用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華夏董事兄弟商貿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配永建議,可以探索通過押金制、返還積分、贈送折扣等方式,促進快遞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則在提案中建議,要積極推進快遞包裝、物流周轉包裝的標準化工作,在收寄、分揀、封發、運輸、投遞各個環節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此外李建華、騫芳莉、王月清、許婷、鄭惠強、駱沙鳴等代表委員紛紛關注綠色快遞發展,特別是就快遞綠色包裝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和提案。
在2017年各大快遞企業及電商企業紛紛就打造綠色物流,投入真金白銀,以及針對性的舉措,開始全方位打造綠色快遞。
一起期待“快遞+”時代
至2017年末,我國已經有七家快遞物流企業先后上市,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經超過400億件,占世界總量的40%以上,快遞量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絕對是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快遞業已成為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如今快遞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一張新“名片”,其增長所產生的拉動效應正在溢出到更多的產業,其發展所帶來的成果正在惠及更廣的人群,因此應該增強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2017年兩會期間馬軍勝表示,“‘快遞+’這篇大文章才剛剛起筆,隨著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快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更加凸顯。”
2017年各大快遞企業,紛紛圍繞已有業務“畫大自己同心圓,擴大生態圈”,紛紛加碼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拓展快運、冷鏈業務,還開啟多樣化的投資業務,且還借助“一帶一路”東風,加速海外布局。2018年兩會,關于快遞又會有什么新提法,兩會代表又會有哪些新提案,我們將持續關注。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