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28 10:03:38 工人日報
關注中物聯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發布了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標,要求快遞包裝袋宜采用生物降解塑料,減少白色污染,并降低了快遞封套用紙的定量要求,新修訂的國標將于今年9月1日起實施。這無疑有利于推動我國快遞行業加快綠色轉型。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401億件,同比增長28%,業務收入完成4950億元,同比增長24.5%。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這一世界第一的背后,則是海量的快遞垃圾。2016年全國快遞行業封套總使用量約34億個,99%為快遞企業直接使用,包裝箱總使用量約86億個,快遞業直接使用紙箱數量約為37億個。海量的塑料封套、膠帶和包裝紙箱,吞噬的不僅僅是資源本身,也帶來了巨大的環保壓力,因為這些包裝物并不容易降解。
快遞企業為什么喜歡這樣的包裝物,因為成本低廉,這一成本并不僅指包裝物本身,還有包裝過程產生的成本,以及使用此類包裝帶來的運輸和收發成本。長期以來,我國快遞行業比拼的都是速度和價格。為了速度,快遞公司會不斷縮短配送時間,為此買飛機,把快遞員“武裝到牙齒”。當然,為了價格,它們也會盡可能壓低所有不必要的成本,比如快遞員在具體某一單業務上消耗的時間。
這就是為什么快遞小哥收件時常常要讓你等他而非他等你,因為他要一次性收取盡可能多的快件。同理,為什么路邊各式各樣的小店都爭相搶攬快遞代收業務,甚至一些電商企業也在布局自己的線下驛站,因為快遞送達時間的區間段非常大。事實上,消費者為收發包裹所買的單,不只是快遞費本身,也包括了相應的時間成本和委托他人產生的代收成本。隨著快遞業務量上升,這樣的成本其實越來越大。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個風馳電掣的快遞員背后,可能是更多人在付出時間成本,而這樣的成本,本來可以被壓縮。
也就是說,當下快遞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并不僅僅只是“變綠”那么簡單。快遞行業“變綠”,由此產生的成本勢必增加。為了留住消費者,企業就要在少提價的前提下,尋找新的利潤空間。
當大部分快遞公司都能實現某一送達速度,維持某一成本價位時,快遞公司之間競爭的關鍵要素,就不再是速度和價格,而是服務本身。
或者說,快遞企業要在服務本身上有所突破,就勢必要面對成本的上升。那么,如何用新的技術手段和運營模式,達到新的速度和價位,就是未來決定快遞企業成敗的關鍵所在。比如,無人貨柜能否在人口密集區域應用于寄件和收件,無人機能否在偏遠地區投入快件運送等,當然,實現這些,需要的不只是技術優勢。
一家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能保持成功的快遞企業,不僅僅是要舍得購買飛機,更要舍得在終端、細節上投入。有時候,這樣的投入,這樣的改變,就是從一個紙箱開始的。到那時候,快遞企業會發現,自己能做的業務,或許不只是送包裹。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