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05 11:16:37 新華網
關注中物聯
年關將至,快遞員的工作量如期增加,他們為將包裹送到顧客手里是爭分奪秒。1日一早,貴陽市道路凝凍還未消去,市區的一家快遞分揀中心早早地忙活開了。
編輯:李梅君關鍵字: 快遞 快遞員
“頭九暖,二九寒,三九凍得白鳥亂”。年關將至,快遞員的工作量如期增加,他們為將包裹送到顧客手里是爭分奪秒。1日一早,貴陽市道路凝凍還未消去,市區的一家快遞分揀中心早早地忙活開了。在這里,卸貨員、分揀員、掃描員、投遞員似乎都未曾感受到當日的寒冷,各司其職地忙碌著,很快一車6000多個快遞分揀完畢,快遞員們發動各自的三輪車,準備投遞。
200個快遞:她在寒冬里為百家護溫暖
.jpg)
(圖文無關 來源:網絡)
與平時多見的快遞小哥不同,一眼望去,有位“娘子軍”,她雖然身形瘦弱,但干起活來靈活利索,絲毫不讓須眉。
她叫邱玲,今年49歲,每天騎著三輪車穿梭在貴陽市的貴烏路到北京路這一片區,兩年多的時間里,她跑遍這里的街頭巷尾,送出接近十萬份包裹。同事們評價她:“送完快遞回到家還有老人孩子要照顧,不容易,是個女強人。”
三年前,她在一家幼兒園當生活老師。她告訴記者,當時工資低,而自己的兒子讀書需要花錢,家里還有70歲的老母親,迫于生計,她索性來做快遞員。對現在這份工作,她很滿意,“雖然累點兒,但一個月工資六、七千,身體變好了,力氣還大了。”她邊說邊把200個包裹按配送區域分類裝車,關上貨門,出發。
“公司規定了妥投率,當天的包裹必須當天送完。”邱玲說,遇到節前、節后貨多的時候,更是要加班加點。
在全無遮擋的三輪車里,即使穿著厚重的大衣也無濟于事,車帶起來的風讓人冷得發抖。邱玲卻穿得不多,“不敢穿多,穿多了身上濕得不得了,全是汗水。”
分揀中心的掃描員說:“冬天投遞員最辛苦,下雪也得走,沒有休息日,別人放假的時候他們也最忙。”
下午2點左右,邱玲還沒吃過一口飯,連水都來不及喝,“上午這陣兒比較忙,顧不上吃,我習慣了。”
“你好,何小姐請到幼育巷取下快遞,謝謝。”
“你好李哥,還是老地方取下快遞,謝謝。”
“張姐,急診室取下快遞,謝謝。”
邱玲負責的區域并不大,她說這是公司考慮到她的年紀特別照顧的,兩年多時間下來,她已經記住了片區里常常收寄快遞的客戶,他們什么時候忙,他們的快遞一般放哪兒合適。
“做這份工作,風吹雨打是難免的,用心點,耐心點,多為客人考慮。”
天漸黑了,在最后一站等待客戶取件的過程中,邱玲嘆了口氣說,附近有個女孩才十幾歲雙腿殘疾,一個人住在7樓,沒電梯,生活用品、零食都是網購,女孩兒的包裹就算不要求,自己也都是要送上樓的。
寒風依舊,城市里家家戶戶燈光亮起,經過近11個小時的奔波和等待,200個包裹終于全都送到了客人們的手里。邱玲把地上散落的垃圾收拾干凈,夜幕下,她再一次騎上三輪車返回分揀中心,結束一天的工作。
記者通過11個小時的跟訪,切實體會到在寒冬凌冽的冬日里女快遞員的艱辛和不易,她們餐風飲雪,只身為各自的小家拼搏,更為千家萬戶守候一冬溫暖。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