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02 10:15:41 搜狐
關注中物聯
提起西藏,大家第一時間能想到什么?雪山、寺廟、牦牛……這里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但也因海拔過高、風沙肆虐、氧氣稀薄等惡劣的自然條件,導致人煙稀少、物資匱乏。當地的年輕人一批批走出藏區,尋求更好發展。
.jpg)
2013年,左曉峰卻從中原大地跑到3000公里外的荒涼藏區,開了一家中通快遞網點,一干就是4年。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人,跑到3000公里外的西藏日喀則做一個中通快遞的網點,聽起來讓人匪夷所思。這4年里,我手底下的業務員換了一茬又一茬,新的年輕人也一批又一批地加入。現在,日喀則網點有12名業務員,大部分都是90后。
2013年年底,我接手中通西藏日喀則網點時,只有3個人,一天派三四百件,收兩三件。那時,我身兼數職,搬貨、掃描、派件……能干的、會干的我都干。
外界的人覺得,在西藏能每天沉醉于美景中,工作也是一件樂事。日喀則沒有霧霾、沒有人山人海,天空藍得純凈,云白得像棉花糖,景色美到隨便“咔嚓”一拍就可以當電腦桌面。
但平均海拔3850米、晝夜溫差大、風沙肆虐、氧氣稀薄、紫外線強、物資匱乏、物價水平高……樣樣都是大問題。
這里物價高,我曾因吃膩了食堂而跑去日喀則城區的渝記老麻抄手吃了一碗面,花了30元。不僅如此,連氧氣都是奢侈品——西藏地區的空氣氧含量僅為內陸的50%。換句話說,你在內陸吸一口空氣,在這里,同樣的時間內要吸兩口。如果運氣不好,鼻孔里可能塞滿了來自雅魯藏布江河谷的沙土。
我在日喀則待了一年后,身體慢慢適應了這里的含氧量。過年回山西老家,反而發生了醉氧反應。醫生告訴我,由于人的機體剛剛適應高原地區的低氧環境,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再次不適應,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我也是“醉”了。
在西藏,我們網點招人的一條硬性標準就是不能有高原反應。業務員中有一名工作年限較長的“老員工”舒玉海,這位90后小伙就完全感覺不到這里的氧氣和內陸有何區別。
舒玉海是四川南充人,去年加入日喀則網點,成為一名快遞員。剛開始的時候,舒玉海只跑黑龍江路和吉林路,現在全城的路線他都熟悉。每天早上8點鐘是北京、上海的早高峰,但日喀則的月亮還高高掛在天空,此時,他便要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
.jpg)
圖片來源:中通快遞
他騎著一輛電動三輪車,車上裝著200多件大小不一的包裹,一天要跑四五十里路。他給老人們送過子女們在兩三千公里外網購的水果,給機關單位里的公務員送過耐克鞋,給數不清的藏民和漢族人送過電視機、自行車、化妝品和汽車配件等。
一兩個月的時間,日喀則的風沙和紫外線在他臉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跡。我親眼見證了他從“小白臉”變成“小黑臉”的過程。現在如果他回家一趟,父母肯定認為他是去山西挖煤了。
扎什倫布寺是日喀則網點送件地點之一。這座可與布達拉宮相媲美的寺廟坐落在尼色日山下,喇嘛們網購的衣服、鞋子、手機殼經常由我們派送。在派送簽收過程中,也會有快遞員反映語言不通、溝通有障礙等問題,當核對簽收人姓名信息時,快遞員要豎起耳朵,認真做藏語聽力練習,反復核對好久才敢確認,然后再音譯成漢字信息,寫在面單上。
經過幾年的經營,日喀則網點日收件量260余件,內件大多為當地特產,有牦牛肉、青稞酒、藏紅花、蟲草……這些包裹經拉薩轉運中心中轉,通過航空發往全國各地,3~5天后便可到達發件人的親朋好友、客戶手中;網點的日派件量也達到了1500件,越來越多工業品的出現大大改善了藏民的生活質量。
快遞在日喀則充當著溝通內外的橋梁。外面的物品進來,里面的物品出去,一來一去,濃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讓偏遠的高原縣城更迷人。
快遞在日喀則成為了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之一。目前,網點的日派件量達到了1500件。
在海拔3850米的西藏送快遞,是種什么體驗?
.jpg)
圖片來源:中通快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