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寒潮中送件的快遞小哥:疼!北風像“刀片”般鋒利
發布時間:2018-01-11 11:23:31 勞動報
關注中物聯
據媒體報道,上海中心城區的最低溫度已跌破了“冰點”,并伴有4-5級的西北大風。在寒潮中,當我們在溫暖的空調房中“下單”時,另一端,無數的一線快遞小哥們,卻不避風霜,頂風穿梭在申城的大街小巷。記者跟隨一位快遞小哥,既品嘗了寒潮中送件的艱辛,也感受到了來自工會、市民的溫暖。
體驗感受1:
疼!北風像“刀片”般鋒利
早上9點多,記者來到位于新漁東路上的順豐速運錦屏路網點。據了解,這是順豐速運的一個規模較大的網點,配送范圍基本覆蓋了長寧仙霞地區。網點經理向記者介紹,目前整個網點的一線快遞職工有近百人,配送的區域已經可以細化到個別樓宇。
“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快遞最冷的地方就在路上!”念著段子,剛過“而立之年”的快遞小哥鄧海濤,將一套御寒裝備遞到記者手中。從7點上崗至今,他已經完成了一輪的配送任務。
“都換上!不帶手套,送幾次,手就會生凍瘡;頭盔帶好,把擋風板翻下來,安全又能擋風,電瓶車速度快,這風受不了!”手套、頭盔、冬裝、護膝……幾乎每一件御寒裝備的背后,鄧海濤都能說出一段,剛入行時,因“任性”而“吃苦頭”的教訓。
先裝大件,后裝小件;將門牌號較小的放在前頭,順道配送;樓層較高的優先,便于從上往下送……鄧海濤在幫助記者分揀快件并裝車時,思路清晰得像一臺高速運轉的電腦。
分揀完畢,記者將一袋滿載的快遞包(約10公斤)扛上車,跟著鄧海濤的電瓶車出動了。開出才幾百米,記者頭盔的擋風板上便布滿了霧氣,只能將板揚起,繼續行駛。一路上的風打在臉上,向被“刀片”割式的疼。另外,由于車兩端的載貨重量略有差別,保持車速,控制平衡,也成記者需要掌握的一門“技術活”。
3公里不到的車程,記者的臉已經凍得發麻,汗水也爬上了額頭。
體驗感受2:
累!搶時間每日爬樓近百層
“快遞要從最高層送起,然后一層層往下,別和上班族一起等電梯,很浪費時間。”鄧海濤今天配送的同詮大廈共有23層,是他負責區域內最高的一棟樓。
商務樓的層高較高,決定了每一層的臺階也有好多。從23樓往下,記者背著重重的快件包,緩緩地走到22層時,鄧海濤已經完成了該樓層的派件,正把21層的快件挨個從包中取出。當記者驚嘆他的快速時,他笑著說,習慣了。隨后,他便背起包,一步兩級臺階的向下一個樓層沖去。“爬樓梯是快遞員的基本功。”鄧海濤告訴記者,1月并非派件高峰,而在“雙11”等高峰時段,能搶時間的環節,一個在路上,一個就看誰爬樓快。
完成了所有配送后,記者的兩腿,像灌了鉛似的,而鄧海濤依然精神飽滿。你每天爬多少樓?走多少步?車程有多少?面對記者的這些問題,鄧海濤擺了擺手,以前他也很在乎這些數據,甚至會掏出手機和同事比比,可現在他對這些數據,早已看淡。據網點經理介紹,鄧海濤平日主要負責兩棟商務樓(23層、12層),每日的派件次數為3次,爬樓量接近百層。體驗感受3:
暖!
工會、消費者更加體貼
“干這一行,嚴寒酷暑,都是必須經歷的考驗。”鄧海濤的想法很實在,他盼望雨水可以少一些,這樣他車能開得快一些,快件也不會被打濕,自己送件時的體感,也會舒服許多。“希望大家還能多一些理解吧。”鄧海濤坦言,有時客戶催得越急,小哥的心里越亂,反而欲速則不達。“自己總會想起那些善解人意的收件人,他們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他說。
記者在與鄧海濤的派件過程中,也感受到了許多暖意。首先是越來越多的收件人,會道上一聲“謝謝”,有些則會提供一些飲品,有幾位采用“現金到付”業務的收件人,往往都會放棄找零。
回到網點,則有熱騰騰的銀耳蓮子羹等待著記者和鄧海濤。據上海順豐速運負責人介紹,順豐每個網點都會派駐有一名工會代表和團員代表,專門為快遞小哥們提供服務。此外,順豐上海工會,在寒潮期間,將為一線職工發放冬季保暖工服、保暖手套、凍瘡藥膏、食品溫暖禮包,并為一線職工發放保暖頭盔、保溫水壺,而每個網點內,還設有食品補給站,供應銀耳紅糖水、姜茶等熱飲和熱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