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帶動企業變革 EMS開啟智慧物流模式
發布時間:2017-11-14 10:23:58 今日頭條
關注中物聯
隨著 "雙十一"等全國性購物狂歡節的興起,物流行業發展進入井噴時代,新技術、新模式應運而生。作為物流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產物,智慧物流廣泛采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備,逐漸成為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轉型升級和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
倉配聯動 智能化運用更精準
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快遞總量增長了4.5倍,但快遞時效卻提升了1天左右,這與智慧物流的使用緊密相關。為優化用戶體驗,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采用電子面單,一方面可以提前釋放運單號碼,提升電商客戶發貨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單據成本浪費,助力綠色快遞發展,一舉兩得。
除線上流程電子化外,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線下各大倉庫還啟用全自動化分揀處理及智能無人倉技術。倉配一體,自動化存取、分揀,揀貨加倍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可滿足電商大規模訂單的交付及運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雙十一"期間,AGV分揀機器人于上海、武漢等關鍵節點"大施拳腳",日處理量預計超過60萬件。此次上線運行的智能機器人共分兩種,其中號稱"橙色金剛"的大件機器人,自身重50KG,可承重100KG,解決了大件、重件不能上機分揀的問題,解放了人力;另一種小件智能機器人則通過貼在地面的二維碼自動識別規劃路線,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的算法使郵件分揀過程通過"步步最優"達到"總體最優"。
此外,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對原先分揀機"鏈條式"循環系統做了優化,使個別故障機器人不會對總體運行造成影響,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生產的穩定,同時,憑借立體式模塊協同作業、大小件同步智能分揀的快遞自動分揀系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郵件流轉效率,智能機器人項目也成為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應用先進技術的示范工程,是具有十足知識產權的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的處理系統。
多渠道實時監控 流程化運行更貼心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引入大數據技術等新一代科技技術,通過全面電子渠道的接入,可實現電話、網站、微信、APP等多渠道的下單、查詢及售后服務,并提供政務互通、辦證辦牌及代繳關稅等便民服務,全天候在線的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服務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
與此同時,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對服務流程做了相應的完善,為電商大客戶提供全程服務,在收寄、運輸、干線、投遞四大環節開啟系統智能預警設置,通過構建速遞郵件查詢、投訴、賠償統一服務平臺,讓所有異常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實現全網賠償的集中實時在線處理、判責和賠償標準的規范可視、賠償方案審批的全程可控化。
針對跨境包裹量的激增,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也相應的制定了一套方便跨境電商進、出口雙向系統全程追蹤、用戶全球海淘陽光通關納稅、外貿賣家全球網售送達的業務體系。海淘族除了可以使用"EMS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微信服務號辦理通關業務,查詢、申報、繳稅、退運等有關國際郵件通關業務外,也可進入微信錢包中的"城市服務"頁面,選擇境外郵件申報繳稅進行相關業務的辦理。
終端優化 配送更高效
通過在城鎮社區普及智能快遞柜,在郊區及離島偏遠地區使用無人機代替人工郵路,讓用戶取件更便利,配送更高效。
另外,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的智慧物流模式也在互聯網支付方式、二維碼運單及400隱私快遞等服務方面一覽無遺。可以說,這個集技術與實力為一體的企業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與思維提前布局,以用戶需求刺激自我突破,正在用實際行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為物流企業未來發展提供著新的指引方向。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