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9-14 17:01:30
關注中物聯
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有目共睹。信息化浪潮下,用信息化促進產業化,提升建筑行業建造水平,也已經成為建筑行業的共識。
如今建筑業正進入減速慢行發展階段,各地項目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總承包工程量大,涉及范圍廣,加之民眾熱切關注,項目時間緊、質量要求高,行業發展的成本壓力在不斷增大。通過地面采購、線下招標等傳統集采模式已經遇到瓶頸,尋找資源效率低、成本高,難以避免受困于原有“小圈子”的問題,管理困難。
建設行業在此形勢下,要實現“彎道超車”,進行建設資源集成是必經之路。
擁抱“互聯網+”,轉型升級正逢時
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餐飲、零售、交通、教育、金融、服務、醫療、農業、制造、汽車等行業都已沐浴到了“互聯網”的春風,在各自板塊進行著自我變革,重構新格局,建設行業也不例外。
互聯網的無邊界屬性從系統層面突破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但要打破企業行業“小圈子”的壁壘,建立大格局,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和模式。建筑行業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目前部分供給進入產能過剩;但同時新材料、新技術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通過互聯網手段將能更好地解決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有效推進供給側改革,融入互聯網大時代。

資源集成平臺,飛躍發展的跳板
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長,三峽工程和北京奧運會項目管理委員會總顧問之一強茂山教授曾指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關鍵是對組織內外資源的集成,有效地聯結建設資源就是成功的關鍵之一。“互聯網+建設資源交易”平臺有助于更好地實現對建設資源的聯結。
實現資源有效聯結,還需要集成有效的模型和機制。在海量的資源平臺里面,如果沒有精準的分類和有效的匹配機制,就有可能出現招標遇到不同專業的單位應標,發的任務沒有精準的推送到專業班組或工匠進行匹配,商品展示不能專業分類等問題,建設者就仍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篩選資源,并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平臺的價值。
一個好的工程建設行業平臺要實現什么?綜上所述,它應該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建設者打造建設資源信息模型,創建供需雙方聯結機制,為供需雙方提供在線招標與投標、在線發任務與接任務、在線招聘與應聘、在線定購與資源展示等一站式高效服務。“全民觸網”的眾創體系下,選擇好的平臺作為跳板,才能促進行業飛速發展。

今年4月底,佛山某建設工地現場一幕
建設者的聯結,建設資源的聯結
項目管理中供給和需求都需要通過有效的途徑聯結匹配,建設者們通過“觸網”,能快速聯結更廣泛的資源,進而推動供給側改革。資源需要聯結,需求同樣也需要聯結。

廣東聯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直秉承“為建設者服務”的初心和“系統集成、聯結世界”的核心價值觀。其為建設者打造的產品“建設聯結”,集全流程電子招投標、工程建設任務承接、工程建設人才網、定購服務為一體,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建設者打造建設資源信息模型,創建供需雙方聯結機制,提供在線招標與投標、在線發任務與接任務、在線招聘與應聘、在線定購與資源+等一站式高效服務,致力于幫助廣大的建設行業企業與專業人才,突破機制不健全與建設資源“小圈子”的瓶頸,讓需求方找資源更規范有序,讓供應方承接業務更輕松便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