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上門”到“主動出擊” 贏來鐵路市場化改革紅利
發布時間:2017-09-14 11:22:01 浙江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據報道,自從三年前在京津冀地區開通貨物快運列車以來,北京鐵路局已為近6萬客戶發送零散快運貨物1.59億件,貨物快運覆蓋京津冀200多個縣、市、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鐵路原有的大宗貨源銳減,加之公路、海運、空運的激烈競爭,鐵路貨源嚴重分流;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鐵路貨運量大幅度下滑,鐵路貨運甚至下跌至歷史冰點。然而,鐵路部門審時度勢,果斷進行貨運改革,觀念的轉變,帶來角色的轉換,同時也贏來貨運市場生機一片
從“坐等上門”到“主動出擊”的轉變,帶來貨運市場的繁榮。鐵路部門一改過去坐等上門的老習慣,主動出擊找市場。通過走訪老客戶,拜訪新客戶,宣講鐵路的運輸費用低、運輸效率高、運到時限短、安全保障強等運輸優勢以及鐵路運輸為民、利民、惠民等的相關政策,逐漸把貨源吸引到鐵路上來。通過三年多的努力,京津冀貨物快運累計客戶近6萬家,其中個人客戶是主體,達到53999家,零散貨物發送量達到15863.5萬件。最有力的證明就是現在占地300多畝的北京市大興區的京鐵物流中心,日夜都有上千人在這里作業,再次呈現貨運市場的繁榮景象。
從“鐵老大”到“店小二”的轉變,增強貨運市場的吸引力。鐵路部門一改過去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鐵老大形象,盡最大努力熱心滿足每一位客戶不同的需求。現在實現了隨到隨辦的零等待辦理業務,業務模式也實現多元化,電話、傳真、互聯網都能辦理鐵路發貨業務,甚至開辦“門到門”運輸,為客戶提供全套物流解決方案,客戶一個電話即可把貨物直接送到家。身份的轉變帶來貨運量的急劇上升,為了不斷滿足貨運需求,京津冀已陸續建成貨物快運作業站76個,辦理站185個,無軌站35個,這就是京津冀貨物快運業務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從“大包大攬”到“前店后廠”的轉變,活化貨運市場模式。鐵路部門一改過去一家獨辦的老模式,采取貨物辦理與運輸組織分別進行的專業化經營模式,極大地活化了貨運市場。“前店后廠”模式運行三年來,京津冀貨物快運的運輸收入達到了11.4億元,貨物快運列車沿線站點的零散貨物集結地也逐步發展起來,有些正在形成特色貨物的交易中心和集散地,經營模式的轉變發揮出鐵路貨運的優勢。
聚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件一件地收,一噸一噸地攢,直至攢夠成車成列,向企業和個人敞開收貨,幾十公斤的貨物也“來者不拒”,幾十萬噸的貨物也“從容應對”,鐵路人硬是以自己的頑強毅力和聰明才智開拓出了大宗物資、多式聯運、中歐班列、商品車運輸、散貨快運等諸多運輸模式,為鐵路貨運贏來一片新天地。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