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拓寬發展空間
發布時間:2017-08-15 09:09:17 中國道路運輸網
關注中物聯
現代物流業已成為深圳的支柱產業之一。來自深圳市交委的數據顯示,去年深圳物流業增加值達1984.50億元,占GDP比重達10.18%,同比增長9.42%,凸顯出深圳物流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此同時,深圳眾多物流企業正以高科技為推手加快轉型,升級整合自身業務流程、發展及合作模式,“智慧物流”已初見成效。
本土物流企業全面崛起
接件后先掃描、分揀后再裝車,數十位分揀員、掃描員、接發員不停地忙碌著,這是記者日前在深圳跨越速運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寶安區總部見到的場景。當天雖是周末,但快遞員工們仍然揮汗如雨、現場一片熱火朝天。
“深圳海、陸、空交通運輸發達,強大的制造業帶動了對物流行業的旺盛需求,加上深圳擁有創新創業的氛圍,都是公司十年前選擇在這里布局的原因所在。”跨越速運營銷總裁肖瑞蘭告訴記者,該公司主打企業大件運輸服務,是業內首家提出“限時未達全額退款”的速運公司,目前全國直屬網點已超過3000個。
在深圳,像跨越速運這類發展迅猛的物流企業不斷涌現,除怡亞通、飛馬國際、騰邦、華鵬飛這批首先在國內上市的供應鏈管理企業正大舉布局之外,銘可達、廣華通、白沙、聯合利豐、深國際物流等企業也已成為深圳本土物流企業全面崛起的代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深圳各類物流企業已超過1.7萬家,其中市政府認定的重點物流企業86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物流企業10家,物流上市及掛牌公司8家。
科技引領企業加速轉型
科技創新水平引領全國的深圳,各類高科技信息技術與設備正廣泛應用于物流行業的供需兩側,這也為深圳的物流企業在新時期內加快轉型升級、強化提升技術與運作能力,堅持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深圳的飛馬國際為例,這家在有色金屬、大宗資源交易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正全力打造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于一體的一站式電商平臺,旨在通過“互聯網+”打通交易、結算、倉儲、物流、金融等環節,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供應鏈巨頭怡亞通則提出,要以“供應鏈+互聯網”為核心,搭建O2O/B2B2C平臺,建立起從品牌商、經銷商、零售到消費者的產業鏈全人群的鏈接,打造“供應鏈商業生態圈”。
“現代物流業其實就是‘智慧物流’,企業必須高度重視IT化水平才有生存發展的空間。”跨越速運IT總監杜偉如此表示。據悉,該公司目前IT團隊超過500人,每年在研發上投入的成本過億,并建立起完善的ERP物流系統,在多個環節已實現了自動化操作。他預測,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有望全面進駐物流行業。“強大的市場數據庫和大數據分析,將使智能客服可擁有同時接待上萬人、全天候在線的工作能力,擁有智能識別障礙物,規劃運動路線等功能的智能配送機器人也會廣泛應用。”
政策扶持推動行業進步
深圳物流業蓬勃發展的背后,是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持。記者了解到,深圳曾出臺全國首個規范和促進電商物流業發展的地方政策性文件《關于促進深圳電子商務物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大力推動電商和物流業融合發展;2013年,深圳出臺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項目認定管理實施細則,開展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項目認定工作,并給予認定項目一定資助。
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助推行業發展。深圳市交委相關人士表示,今年將修訂深圳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調整資助項目條件及標準,促進行業高端化、綠色化、信息化發展。研究出臺供應鏈管理發展策略,推動傳統物流業轉型升級;搭建物流金融融合發展平臺,解決物流企業融資需求。
“政府對物流行業的扶持力度空前巨大,企業自然也應該審時度勢,搶抓發展機遇。”肖瑞蘭告訴記者,跨越速運將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接下來將對東南亞和歐美市場進行布局,并在智能客服、智能網聯、智能搬運等智慧網絡的建設上發力提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