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加碼綠色物流 “回收”可增效45%
發布時間:2017-07-07 10:03:54 中國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網
關注中物聯
隨著國內快遞巨頭之間的正面沖突不斷增加,物流行業也迎來新的蛻變。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發現,眾多快遞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綠色物流,加碼智慧物流的方向也放在可回收和降本增效上,例如研發可降解的快遞包裝袋、紙箱和“芯片”環保袋等。在采訪中,企業透露,雖然這些項目單價貴投入高,但因循環使用幾乎可以節省45%左右的成本,其中“芯片”環保袋可循環利用3年以上。
根據相關部門預計,到2020年全國的快遞總量將達到500億件,大約包含200億個塑料袋以及70億個氣泡袋,將對環境產生巨大的壓力。據了解,申通快遞推出“芯片”環保袋。“芯片”環保袋由申通快遞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為適應快件中轉運輸流程,減少環境污染和成本,適應綠色快遞發展需求而研制。“芯片”環保袋考慮了快遞行業特點及快件產品安全需求,袋子采用防水、耐磨、抗老化、高強度的材料特制而成,內含芯片。申通快遞副總裁鄒建生對此表示,該環保袋已逐漸在全國推廣,目前,全國50個省會城市的中轉中心都在使用,已經節省近45%的成本,北京的部分網點也在使用,預計2017年年底全網全面鋪開。
據鄒建生介紹,“芯片”環保袋從研發到升級已經經過4代,第一代在操作過程中的方便性、使用性不夠,“那時的環保袋采用抽袋式,而現在采用標簽式,標簽可以保證快件在運作過程中不易丟失,因為每個封簽就是一個編碼,即使袋子損壞,標簽也都對應每一個快件的物流信息。”申通“芯片”環保袋主要針對轉運中心以及網點分揀時使用的一次性編織袋,舉例來說,單個一次性編織袋成本為1元錢,“芯片”環保袋成本雖高,但可以使用3萬多次。不過環保袋僅針對網內循環使用,普通消費者是見不到的。
鄒建生認為,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綠色快遞,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快遞塑料袋、信封、封箱膠帶等,都是不可降解的,造成環境污染,成本也比較高。此次的“芯片”環保袋是申通智慧物流發展的一部分。據透露,申通目前針對快遞塑料袋、信封和封箱膠帶,已經研發出可降解的材料,且行業內獨一。
百世快遞也研發出可降解的快遞包裝紙箱,百世快遞表示,該紙箱與傳統紙箱不同,采用可降解材料,更加綠色環保。
中通快遞則研發出綠色環保循環袋,可重復使用4-6個月,成本為26元左右,以每個循環袋最低可使用100天為例,每天的使用成本只有0.26元;而以往的編織袋使用一天便無法使用,價格為1元/條。平均下來,每天的單條編織袋使用成本可下降0.74元甚至更低。
無獨有偶,京東物流也在6月份攜手寶潔、雀巢、惠氏、樂高、金佰利、農夫山泉、聯合利華、屈臣氏、伊利九大品牌商共同發起了一項針對綠色供應鏈的聯合行動——“青流計劃”。京東物流對記者表示,預計到2020年,京東將減少供應鏈中一次性包裝紙箱使用量100億個,這相當于2015年全年全國快遞紙箱的使用數量;從品牌商到電商企業的供貨端,京東物流將實現80%商品包裝耗材的可回收、單位商品包裝重量減輕25%;在用戶端,京東物流50%以上的塑料包裝將使用生物降解材料、100%物流包裝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100%物流包裝印刷采用環保印刷工藝。
京東物流倉儲物流部負責人吉芥表示:“青流計劃初衷是通過京東的平臺優勢,整合品牌供應商、物流企業、包裝企業和消費者,并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加入,在產業鏈上形成良性合力,讓綠色節能深入到產業鏈的每個一個環節,最終發揮出產業合作的最大效力。”
中國包裝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躍中表示:“我們將鼓勵包裝行業企業與京東物流、品牌商及供應鏈上相關企業聯手合作,提供更多綠色、環保包裝解決方案。希望青流計劃在未來的實施過程中發揮出更多供應鏈各方的優勢,把握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向。”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