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21 10:10:50 中國經濟網
關注中物聯
從“618”、“雙11”到“雙12”,各式各樣的電商購物節讓“剁手黨”們樂此不疲,各大電商平臺的銷售額也是水漲船高。京東表示,“618”大促累積下單金額達到了驚人的1199億元;天貓則稱,6月18日零點開場僅7分鐘,天貓國際成交額就破億元。
“電商節”已不止于促銷
那么,人為制造出來的各個電商購物節是否過于頻繁?有沒有透支消費、虛假繁榮的隱患?用戶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電商購物節?
首先,經過各個電商平臺持續幾年的打造,電商購物節已被廣大用戶認可,先提價再打折、物流不及時、退換貨難等“痛點”顯著緩解。更為重要的是,在為用戶提供價格優惠的同時,各大電商平臺注重選擇符合趨勢的優質單品,滿足用戶品質化的消費需求。資深“剁手黨”們對價格的敏感度明顯下降,對商品品質的關注度則日益提升,整體的消費特征由剛需轉化為個性化需求。用戶本就該用最好的價格買到最好的商品,國人品質消費的需求在電商購物節得到了全方位滿足。
其次,各大電商平臺在前沿創新技術領域的投入,在電商購物節得到了集中展示和應用。6月18日,京東在中國人民大學宣布京東配送機器人正式運營,并完成了全球首單配送。至此,京東自前年開始著手研發的三項無人科技(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均已正式投入運營。此外,京東正集中研發人臉識別技術,未來計劃應用于無人車開倉取貨環節。阿里巴巴則在今年3月份正式啟動了代號為“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20年組建一個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主要技術方向包括機器學習、芯片、操作系統和生物識別等,其中很多技術要應用于電商業務。作為成功的電商零售平臺,阿里巴巴和京東正向外界傳遞明確的信號,他們同樣是非常成功的技術公司。
再者,線上線下各方正積極合作、融合發展,攜手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購物體驗。電商目前僅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如果可以和占85%的線下傳統零售商合作,將是皆大歡喜的結果。所有的線上線下從業者應該向同一方向努力,即讓消費者快樂。以加入天貓“618”的美國梅西百貨為例,在上海悅薈廣場以新零售體驗館的形式展示梅西品牌的精神和品質生活,用戶看上了什么,在現場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在梅西百貨天貓國際旗艦店里選購。京東則引入了智能冰箱、叮咚音箱等線下新入口,讓用戶在線下更豐富的場景和終端搶購商品。
對于平臺和用戶而言,電商購物節的內涵,遠遠超過了一次購物狂歡。隨著消費升級的驅動,用戶對于全球好貨和品質消費產生了極大的訴求,這就需要各大電商平臺通過強大的平臺聚集力和專業的大數據推薦,滿足這一訴求,并重構新零售背景下的全新消費體驗。傳統零售模式以貨為驅動力,新零售則以用戶為驅動力,供應鏈改造、大數據營銷、智慧物流、推動國貨出口、引領消費升級、重構消費體驗等,應該是電商購物節的本意,而不僅僅是讓利促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