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任大咖的天地華宇“物流風云”大迷局
發布時間:2017-05-17 09:00:37 萬聯網
關注中物聯
上圖網傳照片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初步推測可能和今年(2017年)二月及三月份傳出的天地華宇人事地震(裁員)消息有關。一邊是新官上任;一邊是裁員風暴。萬聯網今天就來扒一扒這場天地華宇的大迷局。
華宇22年物流風云
創立于1995年的“華宇物流”是最早進入中國公路貨運行業的企業。
時光追溯到22年前,當時的華宇創始人帶著十多個下崗員工從黑龍江的一家倒閉國企——佳木斯紡織廠南下尋找機會,最終瞄準了當時門檻低、需求大、收費高的零擔貨運業務,創辦了華宇物流;在當時華宇開創性地提出“借船過海,借月生輝”的經營理念和“免費提送”的服務理念,并在人才運用上創新,布局全國物流網絡,使得整個企業的戰略發展理念區別于競爭對手,開啟了迅速發展的輝煌十年,獲得國家首批AAAAA物流資質。
但是,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面臨的“內憂”和“外患”也愈加凸顯。“內憂”主要來自內部管理、人才瓶頸等方面。由于忙于搭建網絡,華宇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很難及時跟上,致使服務水平下降,差錯率、投訴率上升。而從業者素質普遍較低,員工大多基礎差、底子薄,無專業知識,也給華宇的戰略性發展提出了挑戰。在外部方面,市場競爭加劇、行業發展不規范、融資難等因素,更是民營企業無法自身解決的難題。
2004年以后,華宇面臨的問題日益嚴重,有實力的外資、國有、民營企業紛紛上門,希望與王振華洽談并購華宇的可能。直到2004年底,國際快遞巨頭TNT親自找上門來,情況才發生了改變。“TNT充分尊重本土文化,理念更好,這是我們所看重的。”華宇物流與國際快遞巨頭聯姻的故事由此開始。正式開始了由民營向外資的轉身,一個新的時代也隨之開始。
2007年3月,華宇物流被荷蘭的國際快遞物流巨頭TNT全資收購后,更名為“天地華宇”。
徐水波
2008年,徐水波被任命為總裁,主抓收購后整合。盡管臨危受命,面對的還是TNT與華宇雙方在企業文化、組織流程、服務體系等方面的激烈碰撞,2009年初推出的高端產品“定日達”,邁出了天地華宇向高端公路快運服務轉型至為關鍵的一步。后來,隨著TNT全球戰略收縮,業務和市場重心的調整,徐水波任期結束。
5年后,2013年3月28日,TNT宣布出售天地華宇給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信產業基金),自此,天地華宇成為中信產業基金旗下的全資公司。
2013年12月,TNT由于全球戰略重心的轉移,并將天地華宇出售給中信產業基金,楊鑄也隨之離開,并重新回到TNT,出任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董事總經理。
2016年5月3日,記者從聯邦快遞中國區得到消息,位于美國孟菲斯的聯邦快遞總部和位于荷蘭霍夫多爾普的TNT聯合宣布,中國商務部2016年4月29日已經無條件批準了雙方的收購要約。
天地華宇人事大地震
2013年,“德邦物流遭挖角,中高層26人集體辭職”的事件名噪一時,當年德邦包括副總裁鄧小波、數據分析和樞紐中心總裁阿玉順、儲波總裁藍剛等都悉數在內,大部分人轉投了華宇物流,其中鄧小波任天地華宇總裁,在當時可謂震動了整個物流業。甚至傳出總裁的挖角費用達500萬(年薪)。
然而,事隔四年,2017年4月初,天地華宇官方公告稱,原天地華宇快運總裁鄧小波因個人原因向集團董事會提交離職申請,董事會接受申請,并委派中信產業基金運營董事總經理楊鑄兼任天地華宇集團總裁,全面負責管理天地華宇快運業務、如風達快遞業務、供應鏈業務、跳羚科技等四大支柱業務板塊。
鄧小波
時光再次追溯,2013年12月,鄧小波加入天地華宇集團,擔任天地華宇集團總裁。2017年3月離開天地華宇。2017年5月,原天地華宇CEO鄧小波正式接班喻渭蛟,開始執掌圓通快運。
截止2016年7月,天地華宇的員工有14000人。萬聯網記者發現天地華宇官網至今還掛著“鄧小波:我的最高職則”的文章。單從文章里面不難看出,“董事會要求鄧小波2016年盈利”的壓力最有可能是促使鄧小波離職的原因。
在盈利面前, 鄧小波推崇的員工幸福感等企業文化顯得那么蒼白無力。這讓萬聯網記者想起深圳某家物流公司老板講的話:“首先是給員工發出工資,再談社會責任”。
楊鑄
2011年2月,楊鑄受TNT總部委派,由TNT北中國區總經理一職調任天地華宇總裁,以支持TNT的全球戰略。正是因為TNT“全球戰略”的轉移,并將天地華宇出售給中信產業基金。楊鑄當時選擇離開天地華宇,并重新回到TNT,出任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董事總經理。
2016年12月楊鑄加入中信產業基金,擔任運營董事總經理,負責物流供應鏈相關被投企業的管理,并同時出任天地華宇集團總裁。
天地華宇“新目標”:3到5年內將上市
楊鑄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進軍資本市場也已提上天地華宇集團的日程,公司爭取未來3至5年的時間實現上市。
楊鑄透露,目前天地華宇集團正在與一家知名的國際物流企業洽談戰略合作,未來在適當時機會對外公布。楊鑄認為這種合作形式可以為中國企業連接全球化的物流網絡,此外其管理團隊多人擁有國際物流公司從業背景,了解國際化物流公司的運營模式和企業文化,也是天地華宇集團的優勢之一。
“我相信再過幾年,國內物流公司跟國外物流公司的戰略合作會越來越多,而這種跨國合作對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對廣大制造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楊鑄表示。
他還表示,天地華宇集團不排除通過并購的方式進一步完善其作為綜合物流提供商的版圖,但需要衡量是否與其戰略相匹配,文化是否能夠融合。
據報道,天地華宇集團的發展戰略中,明確了快運、快遞、供應鏈和跳羚科技四大業務板塊,各個板塊都在有序協同發展,目標是打造一家平臺型的綜合物流提供商。幾大板塊相輔相成,快運為廣大B2B客戶和B2C的倉與倉之間的貨物調配提供服務,而如風達的落地配、城內快遞和城際快遞可以滿足B2C和C2C客戶的需求,供應鏈則是提供智慧化服務來增加與客戶的黏度和市場的適應度,而起源于凡客的信息化企業跳羚科技,在協助天地華宇集團從一家傳統的物流公司變為一個智慧化的物流公司的同時正在服務更多的物流供應鏈領域的客戶。
最后,本文開篇那張圖的背后一定還有故事,希望天地華宇的新舵手能夠妥善處理這場新一輪的人員和架構調整。后續萬聯網還會繼續關注事件動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