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核心戰略指導下,阿里玩轉“五新”高階魔方
發布時間:2017-05-15 09:17:28 IT老友記
關注中物聯
5月10日,阿里迎來第13個自己的節日,每年這一天的慶祝活動和集體婚禮格外熱鬧、喜慶。今年的阿里日頗與眾不同,是日,馬云首次遠洋傳音,“空中”證婚,也是張勇擔綱集團CEO兩周年之日,喜上加喜,紐交所送來一份特殊的賀禮。
阿里日當天,阿里巴巴股價報收120美元,市值破3000億美元大關。在2017財報發布前夕,阿里股價創新高,券商機構預期普遍看好。
往前回顧,兩年來,阿里股價如過山車般驚心怵目。
2014年9月19日,八位代表敲響阿里納斯達克上市之鐘,戲劇性等待144分鐘后,開盤價最終定格在92.7美元,比發行價大漲36.3%,市值超過facebook和亞馬遜。上市后不久,阿里股價進入10個多月的歷史低迷時期,曾一度跌破60美元。隨后,阿里股價走勢V型反轉,一路向上,橫掃低迷,高開破發。
從2015到2017年,從60美元到120美元,從被資本市場質疑到普遍看好,兩年時間,360度的轉變,一致被看作是中國科技公司晴雨表的阿里,如今站在3000億美元市值的關口上,它到底轉動了什么魔方?
“三大核心戰略”為軸
“將花式買賣進行到底”
黃河邊的小口大棗、靖遠的枸杞、清河的羊絨成為城里人的香餑餑,而摘花椒的鋁合金梯子、衣服、書包等等則是村淘點的搶手貨。把城市的花樣帶到農村,把農村的生態送進城里的“花式買賣”,儼然是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調查中所指的中國農村的出路。
這一明路的指引來自阿里的三大核心戰略(全球化、農村化、云計算)之一的農村化戰略。上兵伐謀,向來阿里的戰略布局都為長遠計。
近十年阿里加碼進行生態布局,從核心電商,到支付與金融、大數據云計算、大文娛、智能物流網絡。
2015年,馬云首次以公開信的方式闡述阿里未來戰略和平臺優勢。阿里的志向不局限于電商,要提供第四中商業基礎設施者。在物流、金融、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廣告五大平臺業務基礎上,圍繞“全球化、農村化、大數據和云計算”三大核心戰略,推動阿里生態系統建設。
馬云造夢,張勇圓夢。
2015年3月張勇接任陸兆禧擔綱阿里集團CEO,圍繞三大核心戰略,進行排兵布陣。
張勇上任一年,交出了第一份財報,電商、云計算、移動媒體平臺等業務全力發展,整個財年平臺成交額突破3萬億,同增24%,凈利潤為427億元,活躍買家增至4.23億,時隔上市一年多,阿里變身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體。
財報公布后,張勇進一步明確勾勒“三大核心”的戰略目標,以3萬億為起點,深入農村,并推動商業生態全球化,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和數千萬商家。
阿里IPO一個月后,其便挺進沒有競爭參考的農村,推出“千縣萬村”農村淘寶計劃,2015年,踏過了一萬個淘村覆蓋點的里程碑,目前農村淘寶已經從1.0的代銷模式升級為3.0的生態服務中心模式,阿里通過物流、信用、金融等生態能力,重構農村社會化分工合作機制,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阿里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淘寶村已經成為中國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新引擎,淘寶村數量已突破1000大關,并創造了超過84萬個就業崗位。
同樣,兩年來,阿里全球化的勢頭越來越見長,其中物流和金融成為急行軍。
阿里巴巴及其關聯公司同時在海內外展開投資布局,支付寶進駐歐美俄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菜鳥網絡與合作伙伴的物流線路已經覆蓋到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阿里云繼在美國、香港、新加坡設立數據中心后,不斷進行布局,特別是在馬云eWPT框架指導下,其全球化步伐正沿著“一帶一路”前行布局,其商業服務體系的全球化發展穩步推進。
除了電商業務外,在生態增長維度上,阿里云計算與互聯網基礎服務業務持續擴張。
2016年,云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75%至10.66億元,超過上一季度同比126%的增速。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末,云計算已發展為超過200萬用戶,其中付費用戶達到50萬家。這意味著全球至少200萬創業者在使用阿里巴巴云計算的服務,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后,阿里云已成為全球第三大云計算服務商。
在兩年時間里,以“三大核心戰略”為軸,阿里新商業基礎設施不斷搭建,生態價值不斷凸顯,新經濟形態已然成型。
玩轉“五新”高階魔方
“新”和“快”是互聯網的顯著特點,作為科技公司領軍的阿里,需具備“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隨著商業環境的不斷變化,去年在云棲大會上,馬云高喊電商要變天了,隨之而來的是“五大新”的趨勢對未來各行各業進行變革。
2016年阿里正式定調“五新”戰略,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資源。2017年是阿里“五新”元年。
從去年開始,作為“五新”之首的新零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阿里集團CEO張勇談到,新零售是通過數據技術實力,對“人、貨、場”等傳統商業要素進行重構的過程,包括重構生產流程、重構商家和消費者的關系、重構消費體驗等。每個企業都將走向數據公司,完成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阿里整個的生態體系將通過大數據、新技術幫助商家完成重構。
過去兩年,阿里從單純的電商公司轉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以數據驅動的經濟體。通過十幾年的技術和數據積累,以此為依托,阿里已經完全具備生態賦能的實力,正如阿里零售事業群產品消費平臺負責人蔣凡所描述,過去阿里顛覆了銷售和營銷領域,現在有機會影響到各個經濟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移動互聯網紅利消盡,阿里同樣需要尋師問藥,找到推動電商業務持續增長的源泉。
2014年,阿里入股銀泰,也意味著新商業與傳統商業結合有了新起點,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阿里加速新零售的布局。牽手3C家電巨頭蘇寧,單點布局社區、生鮮冷鏈見長的三江購物,更為重磅的是,聯姻全國最大的全業態實體企業百聯集團,同時,還啟動銀泰的私有化,掌握絕對的話語權。
阿里新零售的試驗田已經從點向面拓展,領域從百貨到3C、生鮮、商超全面開花,業態合作也從綜合商超、便利店、超市等全面推進。
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指出:新消費時代,需要新零售模式,商業零售企業需要創新與變革。在新零售這個落點上,百聯與阿里合作愿望非常迫切。銀泰、蘇寧、三江購物、百聯集團成為阿里四大陸軍盟友。它們是傳統企業中是意識到危機的先行者,都不同程度地主動擁抱新技術、新商業,其中,蘇寧可以稱得上是急先鋒。
阿里四大陸軍盟友成為其不可或缺的新零售實體依托。首當其沖,新零售的顯著特征是數據與商業結合。其中,線上、線下打會員體系、支付等數據的打通,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得以勾連,用戶觸達方式更加多樣,消費者的需求更容易滿足。
不可忽視的是,這其中的大數據沉淀更加健全和可操作。
阿里新零售的服務能力,同樣可以向制造、物流、金融等領域滲透。回過頭來看,“五大新”本質上是在不同的環節上實現新商業的變革,對商業潛力進行挖掘并通過不同的路徑尋求釋放。顯然,有了新技術和新資源托底,單從新零售這個點便可激發柔性的生產的新制造,沉淀更加密集、實時、龐大的金融數據,推動新金融的步伐。
不難想象,阿里主導的這場線上“改造”線下的商業變革,在不久的將來,會以星火燎原之勢蔓延到全國。
阿里轉動的是一個高階魔方,其18年來建立起的生態壁壘不是任何一個企業能夠隨便逾越的。
兩年來,阿里在“三大核心戰略”的指導下,不斷發展和完善電商生態系統,當前,轉動的”五新“魔方想象空間更是巨大。這是在戰略層面上的考量。
按照阿里的履帶式的業務布局:2017-2019年,當下600億美元估值螞蟻金服領跑;2019-2021年則阿里云接棒;2021年-2024年,菜鳥將挑頭。在阿里生態業務鏈條上,還擁有大文娛這塊可塑性非常強的后手資源。
如今,阿里市值破3000億美元的大關,或許這只是阿里能力全部釋放前的一個新起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