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快消品B2B電商平臺鮮有“寡頭壟斷”?
發布時間:2017-05-03 09:14:07 今日頭條
關注中物聯
目前快消品行業B2B電商平臺無外乎有兩種商業摸式:一種就是撮合式B2B模式;另外一種就是自營平臺B2B模式。
這兩種模式都走不通,第一種已經走入了末路,第二種模式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風投公司已經在這個領域累計投入了50億資金,有的在2016年底進入到B輪甚至C輪了,但都會走向滅亡。
2017年初,就傳來了一個消息,店大商城轉變經營模式,從之前的自營模式變成加盟模式,尋找城市合伙人的方式,把之前各城市的運營甩給私人運營,公司向他們收取承包費用;從中判斷公司一直虧損,錢快燒得差不多了,但又無法再從資本方融錢了,或者資方已經意識到不可持續。
第一種,撮合式。
不能從本質上提高行業工作效率,降低流通環節的運營成本。通過招集大量經銷商入住平臺,然后再派地推人員到終端門店進行手機APP安裝;終端門店老板再通過手機APP下單。
理論上這套邏輯很不錯,實際就是抄襲現有的成熟B2C商業模式,這套東西放在快消行業,就行不通了,首先快消品它是一種壟斷競爭型產品(這是經濟學定義概念,壟斷競爭是一種介于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之間的市場組織形式,在這種市場中,既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又具有壟斷的因素。
壟斷競爭市場(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是指一種既有壟斷又有競爭,既不是完全競爭又不是完全壟斷的市場,是處于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之間的一種市場。
生產產品的廠家對渠道具有完全管控能力,同時對C端廣大消費而言,消費者認品牌購買,平臺方幾乎不可能把他們建立經銷商網絡體系沖亂,也就是說你永遠都沒法和廠家合作,你沒有產品,平臺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時你通過平臺下單,訂單的不規律性,直接提高了經銷商配送成本,還不如自己的業務員去超市下單,按街道下單,按街道一家挨著一家的配送,效率來得更高。
第二種,自營平臺。
從本質上講,平臺就是一個超級大的二批商,只是它比現存市場中的二批商多一個電商平臺,接訂單是通過手機APP下單,以前是通過電話接單,沒有本質區別。
為什么所有二批商都做不大,他們在市場上做的都是那個區域一級經銷商的不愿意做的小店,因為一級經銷商產品單一,小店訂貨的平均訂單金額極小,投入產出比低,所以才有了二級批發商的存在。但市場是有限的,如果你大面積去外地調貨到此市場占領本地的大店,一級經銷商完成不了任務,就會啟動竄貨保護制度,你就始終在這區域內做不成氣候。
電商平臺做二批商的運營效率還不如當地的夫妻老婆二批商,因為他們就既充當業務員又充當司機搬運工,同時又當老板管理者角色,這遠比電商平臺運營成本低,所以夫妻老婆二批商一直存在下去,電商平臺二批商會一直虧損,直至關門大吉!資本方的資金并不是源源不斷的。
總結,這也是為什么快消行業的B2B電商平臺,到目前為止沒有做起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形成寡頭壟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