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自貿區扶持措施將出臺
發布時間:2017-03-14 10:14:05 北京商報
關注中物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并全面推廣成熟經驗,相關工作進展引起了各方關注。近日,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公開表示,海關部門正在加快自貿試驗區監管創新和復制推廣,并抓緊出臺實施對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的支持措施。分析認為,在既有國際市場越來越有限的背景下,未來我國的外貿紅利將逐漸內生化,也更有賴于監管制度創新等措施發揮效用。
談及下一步工作,于廣洲表示,海關將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加強探索,對于第三批新設的7個自貿試驗區,將按照圍繞定位、注重特色,創新引領、分類施策,先行先試、復制推廣的原則,研究制定海關支持措施,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正在抓緊出臺實施。
據了解,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我國陸續批準了三批1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一個由南至北、由東至西的“1+3+7”的自貿試驗區試點新格局,承載著我國進一步以開放促改革的使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進一步提出,要在建設好高標準自貿區的同時,全面推廣成熟經驗。
在此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公開表示,自2013年啟動至今,自貿區用兩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吸引了全國1/10的外資,期間取得的114項試點經驗已經復制推廣到全國。“例如在開放方面,投資的準入限制得到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也壓縮了1/3以上,在一些領域,比如增值電信、新能源、汽車電池、加油站建設經營等,企業進入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高虎城表示,“今后,針對新設立的自貿試驗區,有關部門將聚焦國資國企改革、西部開發等重大主題,開展差別化的探索。”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直言,如果說此前我國的外貿優勢多是入世帶來的紅利,那么未來的外貿紅利將逐漸內生化,因此地方要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在主動布局中創造機會,自造紅利,“例如‘一帶一路’的提出就是主動打造機會,開拓新空間,地方的對接也是如此,打個形象的比喻,我們過去是耕耘為主,現在則是既要耕耘又要育田開荒”。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