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7日無理由退貨辦法》將于3月15日正式出臺
發布時間:2017-03-14 09:02:49 北京晨報
關注中物聯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年來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但仍存兩方面的問題,包括協調推進還不夠,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前置審批還有34項,后置審批將近300項。今年將繼續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實現“多證合一”,同時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讓企業少跑路。
市場主體增加1651萬戶
張茅說,商事制度改革包括“放管服”三個方面,工作效果比較明顯,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增加1651萬戶,增加11%。一天新增市場主體4.5萬戶,企業550萬戶,增長24%。從結構上看,第三產業服務業占到80%。
張茅表示,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生有死,特別是去產能、“僵尸企業”,去年全國退出的企業一共有138萬戶,每天有1.5萬家企業誕生,有3700家退出。他認為這是一個市場經濟正常的情況,在商事制度改革以前,一天產生的企業是6900家,退出的企業是2000家左右。基本上看,企業活動和數據還是相一致的。
商事制度改革仍存問題
張茅表示,商事制度改革一年來存在的問題,包括兩方面。
一是協調推進得還不夠,便利化的程度還有待于提高。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前置審批還有34項,后置審批按大類算,將近300項,所以有些企業拿到照就可以經營了,有一些企業需要拿證,或者拿證很費勁,拿不到證也經營了,這樣監管就容易出現“真空”。“營商環境改善了不少,但是在對比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改進余地。”另外,市場監管還不到位。他表示,改革是否成功主要看監管。如果樹立起好的信用體系,改革就取得成功,否則就失敗。現在“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這個原則還沒有完全落實。
二是小微企業的環境仍然需要改善。因為小微企業生存在起步的時候,企業的經營、用工、融資等這些問題,都是今年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的問題。
10月前實現多證合一
張茅表示,今年將繼續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實現“多證合一”,也就是要把一些不需要政府許可的證,在領取營業執照的時候,使申請人能夠一次領取到。“多證”具體是多少個證,并沒有統一,各地要求也不一樣,但目的是“一次領取,減輕企業的負擔,讓企業最多跑一次。”張茅說,關鍵是加強政府各部門的協調,建成一個信息共享平臺。“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路。”同時在“多證合一”的情況下,也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證。這項工作計劃在今年的10月1號之前完成。
同時,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的使用,爭取在今年年底以前,使企業具備全程電子化申請登記和領取電子營業執照的條件。張茅說,企業名稱選擇去年開放了縣一級的名稱核準,今年要開放國家、省市的名稱庫,企業可以自己選擇名稱;簡易注銷今年將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讓企業退出比較便利。
網購投訴兩成經查為假貨
在談到假冒偽劣產品時,張茅說,“假冒偽劣問題可能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比較長期困擾的問題。”去年僅假冒商標侵權商標案件就查處了2.8萬件,互聯網網購的投訴五分之一是假冒偽劣產品。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落實好相關的法律法規,企業要自律,政府要加強監管。其次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把造假企業、受處罰企業公示在信用信息系統上,使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第三加大懲戒力度。“一些企業家提出來要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造假行為,我是贊成的。”張茅說,“總的看,在市場環境中,不僅是造假、其他一些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違法成本也比較低。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張茅說,“‘天下少假’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此外,《網購7日無理由退貨辦法》也將在3月15日正式出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