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成競爭新領域!中日物流對比,誰更強?
發布時間:2017-03-13 11:08:17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最近“人工智能”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提及這一概念,想必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擊敗李世石的Alpha Go;或者是每天在手機里陪伴我們的Siri;又或者是讓我們不再為汽車追尾等問題煩惱的無人駕駛技術。
當然,還有無人機、人臉識別等技術……
可以說,“人工智能”正在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物流領域,這一概念已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科技競賽”。
那么,在加碼智能業務方面,中日物流對比,誰更勝一籌?
日本:力爭2030年實現物流無人化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物流無人化在美國率先取得了進展。作為美國的堅定“盟友”,日本在物流無人化的發展上也展開了自己的計劃。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近日決定通過人工智能(AI)來革新物流和交通等行業,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力爭到2030年實現物流無人化。
為實現人工智能的產業化,日本政府制定了路線圖,將分三個階段推進利用AI大幅提高制造業、物流、醫療和護理行業效率的構想。
① 第一階段:到2020年左右,除了推進小型無人飛機等運貨派送機器的多樣化外,還將推進機器人作業、人通過顯示器遠程監控的無人農場及工廠的完善。
② 第二階段:從2020年至2030年,開發適合個人的醫藥品及實現自動維護工廠等的機器設備;自動控制房屋及家電、通過解析龐大的醫療數據,促進疾病的早期發現及預防。
③ 第三階段:到2030年以后,推進機器人作為家庭的一員幫助護理,或參與室內外的生產作業;通過實現全自動駕駛,使交通死亡事故降為零;同時,還力爭解決年邁的移動困難者的問題。
目前,日本政府和民間正在討論實施人工智能的實證試驗,以及放寬人工智能實用化的限制。例如,日本大型快遞企業雅瑪多運輸和IT企業DeNA確立了討論活用自動駕駛技術進行宅急便配送的共同項目。
此外,日本政府還計劃在本屆國會上提出國家戰略特區法修正案。為了在特區迅速推進采用自動駕駛和小型無人機的試驗,將增加可暫時取消限制的條款等。
中國:巨頭搶先布局 力爭行業第一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中國也在進行大力布局——從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到“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或將新增“人工智能2.0”,一場由政府、學術界、企業界共同掀起的人工智能新紀元正在到來。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上,京東、蘇寧、菜鳥等物流巨頭在促進行業轉型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的推動下,這些巨頭企業早已將人工智能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砝碼。
① 京東:力爭實現全程智能化。有著自建倉儲和物流的京東在去年5月成立了X事業部,從倉儲到配送環節都力圖實現智能化操作。效率倍增的無人倉、會走路的無人車,以及飛升上天的無人機,都讓京東在智慧物流領域嶄露頭角。
去年10月,京東X事業部展示了京東智慧物流實驗室,亮相的京東“無人倉”則代表著第三代物流系統技術,首次實現了智慧物流的完整場景。
據悉,京東無人倉的存儲效率是傳統橫梁貨架存儲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聯機器人揀選速度為3600/小時,相當于傳統人工的5-6倍。而在去年“雙11”期間,京東在北京的一些區域已經實現了無人配送車的配送,無人機快遞也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務。
② 蘇寧:聚焦倉儲智能化升級。去年“雙11”期間,蘇寧貨到人揀選系統將物流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蘇寧物流籌建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孟雷平表示,“30分鐘訂單出庫,是目前行業全流程倉庫作業的最快記錄。”
日前,蘇寧物流S實驗室研究計劃曝光:2017年實驗室將圍繞精益生產和人工智能兩個方向展開應用研究,包括倉庫自動作業技術、綠色包裝技術、智能揀選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無人機園區智能巡檢、AR/VR技術等。
在蘇寧S實驗室的研究計劃中,AGV機器人智能揀選系統的測試最快將于4月份完成。通過移動機器人搬運貨架實現“貨到人”揀選,機器人找人,人只需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和機器人的接力工作,完全避免了無效運輸。
③ 菜鳥:發力“最后一公里”。事實上,菜鳥網絡自成立之初就有著兩大方面的先天優勢:一是,阿里巴巴自身龐大的電商平臺所孕育的海量快遞訂單;二是,阿里巴巴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
雖然,菜鳥網絡在倉儲和物流環節均有布局,但從目前的市場看來,菜鳥在物流末端配送環節占了更充足的優勢。
菜鳥TMS/DSS運輸系統從戰略布局優化、業務流程優化到日常操作管理,實現了業務全程可視化,有效提升了物流運營中的信息流、產品流、資金流的高效運作。
在無人機配送方面,菜鳥無人機正在農村配送線路上進行試驗,并在續航能力、配送范圍等關鍵指標上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6年9月,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發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已經在其杭州總部展開送貨的測試。只要通過手機向小G發出服務需求,它便會規劃最優配送路徑,將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戶可通過電子掃描簽收。
未來:中國物流有望“彎道超車”
人工智能如火如荼,全球研發的腳步正在加快,中國也不甘示弱。在不少國內企業家看來,人工智能寄托著中國抓住高科技“產業鏈話語權”、與國外巨頭齊頭并進的愿望。
① 芮勇:借人工智能“彎道超車”。作為聯想集團CTO,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實踐者,芮勇對于人工智能發展有著深刻見解。
他大膽預測:人工智能2.0時代,是中國“彎道超車”、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一次重要機遇!
概括而言,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學術基礎儲備,目前中國已經擁有了全世界最龐大的人工智能研發隊伍。據悉,每年發表的論文幾乎占到了整個領域的半壁江山(超過40%)。
其二,中國產業規模齊全,各行各業都擁有海量的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商機。
其三,后發優勢和我們對數據開明的使用態度,使得中國更容易升級甚至跳級來擁抱人工智能2.0。
② 李彥宏:中國人工智能數一數二。無獨有偶,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積極推動者之一,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帶來的三個提案,基本都和人工智能有關。并且,他也對這場全新競爭充滿了“彎道超車”的期待。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這場革命的意義很有可能會超越互聯網。“因為人工智能會影響到我們社會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實體經濟在將來也會受到非常巨大的影響。”
同時,李彥宏指出,“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中國并不落后,我不敢說數一,但是數二是肯定的。”
總之,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人工智能正由科技研發走向行業應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成熟的當下,誰率先在應用上實現突破,誰就有可能在智能時代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未來,中日物流智能化水平到底誰更勝一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