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24 10:46:26 卡車之家
關注中物聯
作為我國貨運行業最大的頑疾,產生超載現象的原因錯綜復雜,想要用“一刀切”式的方法來治理超載并不是那么容易。
多拉一噸貨就能多賺一份錢,在那個治理強度猶如隔靴搔癢的時代,超載早就成為了貨運領域的“必需品”。
▌治超能為司機帶來什么好處?
其實,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限超對卡車司機和車輛本身百利無一害。一方面,回歸合理重量的卡車在行駛過程中更加輕松,車橋負載減少,輪胎、剎車、發動機產成的磨損和消耗均有所減弱,整車的維修和保養成本也會相應降低,使用壽命得到延長。
另一方面,超載的貨車同時也是交通事故的重災區。某企業負責人在2016年貨運行業年會中透露,他們旗下的車輛曾在2013年和2014年中發生過兩次自燃事件,著火的車都是17.5米大板,原因也都是輪胎過熱,貨物損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萬元。
不僅如此,因為超載而在關鍵時刻無法完成避讓,最終導致車禍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治理超載的同時也是在保護司機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而這也是最無法被具體量化的財產。
但從目前的執行力度來看,并不是每個地區都能將新的政策落實下去:部分地方在921過后一段時間開始逐漸放寬政策,制定了具有地方特性的載重標準;甚至還有部分地區在抵抗不住貨物堆積的壓力后,直接按原有的55噸標準執行,超載車依舊滿地跑。
▌治超最難的地方不在卡車司機?
超載就像是傳染病,能夠迅速蔓延,一旦有個別地區出現超載反彈的趨勢,臨近周邊的城市也會受到影響。如此發展下去,一部分心懷僥幸心理的承運人又會在超與不超之間抉擇,仿佛回到了921之前的矛盾困擾中。
超載最難治理的地方并不在于卡車司機,而是監管機構的“以罰代管”:只要交夠了罰款,超載車輛就能被放行。甚至還衍生出了“超載月票”這種完全蔑視法律法規的產物:每個月交數萬元費用,當月超載就不會被交警和路政查。
表面上,“以罰代管”的受害者是貨車司機和運輸企業,但罰金最終會被分攤到運輸成本中,無形中被抬高的物價則由消費者埋單。
由于路政的罰款要比超載的利潤少得多,所以卡車司機在衡量經濟利益后更愿意超載。正是因為有這種變相鼓勵超載的行為,才造成了今天治理上的重重困難。
所以,貨運行業的現狀是否能夠有效改善,主要還是取決于政府在治理超載、超限上究竟有多大的決心。如果整個治理過程不能善始善終,前期查得緊、后期放任管理,那些遵紀守法、合理標載的運輸企業和散戶司機反而將會成為第一批垮掉的群體。
在如今的治超大環境下,相比打擊強度的如何,人們更加關心能否在平等的前提下執行,是否能限制到每一個地區的每一個人。如果終端監督職能部門還是分區域各自為政,給錢就放行的政策依然大行其道的話,921限令則消失了它本來存在的意義。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