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1 10:22:33 北京商報
關注中物聯
又雙叒叕來了。第八季“雙11”已于11月11日零點正式打響,按照2014年571億元銷售額,到2015年912億元的跨越,今年銷售額跨越千億門檻幾乎已無懸念。每年的“雙11”都帶著振奮的數字向下一個紀錄奔去,與之形成較大落差的是,實體商業的陣亡名單還未到頭。
根據阿里11月10日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時50分,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現場人數達到5632人。盡管馬云說今年“雙11”對銷售數據沒什么要求,圖的就是個開心和快樂,但這樣一場花樣百出的晚會盛典,無疑是為了調動起消費者的熱情,讓商家能在零點過后沖刺銷售新高。事實上,零售商們的備戰并不只在消費者下單的那一刻,這場戰役早已打響。
根據截至10月底的預售數據顯示,天貓電器城預售8天成交量超去年近3倍;在跨境購物領域,美國第二大超市Target銷售的Comotomo寬口硅膠奶瓶銷量超過2萬余件,澳洲大藥房Chemist Warehouse全店預售商品超40萬件。
有分析人士根據近年來“雙11”銷售成績預測,今年“雙11”銷量有望突破1200億元。盡管在成果尚未呈現前一切不得而知,但能夠超越去年的912億元至突破千億大關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電子商務從新興產業成為中堅力量只用了幾年光景,然而實體商業打下的零售江山卻也在幾年間灰飛。
前三季度,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0.2萬億元,同比增長22.3%,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1.9個百分點。全國網上零售交易額為34651億元,同比增長26.1%,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5.7個百分點。
對比之下,實體商業的生存狀況顯得那般憂愁。上半年,全國實體百貨增幅僅0.8%,這一數字又朝著黑暗走去。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累計同比下降2%,增速低于上年同期2.4個百分點。尤其在商業革新頻繁的一二線城市,根據相關統計,今年約有87%的百貨與購物中心關店發生在一二線城市。
就在“雙11”的前十天,在北京市場,百盛太陽宮店與華堂十里堡店雙雙閉店。
這是兩家頗具代表性的零售品牌,昔日的百盛帶著“外資第一店”光環,這家來自馬來西亞的百貨店從品牌到服務的新鮮,成為了當時百貨的風向標。然而,當大批百貨效仿者與購物中心出現時,百盛沒有及時做出改變應對新的競爭格局。
日資百貨華堂商場近兩年接連關閉赤字門店,在華堂方面看來,快速迎合消費者喜好的改變讓華堂商場把握住了市場先機,引發了“百貨+超市”業態布局的革命。沒有與時俱進的變化也是華堂商場在京陷入困局的最大原因。
不可否認,零售的半壁江山已被更懂得用戶思維的電商攻下,實體商業新生曙光何時迎來,或許還要經歷一番新商業邏輯重塑與新商業模式鞭笞。北京商報聯合北京電視臺、北京時間,派出30路記者,耗時1個月,試圖還原實體店之殤背后的真相。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