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督查能確保鋼鐵去產能嗎?
發布時間:2016-09-27 09:36:57 現代物流報
關注中物聯
9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明確強調,“要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國慶將至,距離年底完成全年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的任務期限已不足百天,而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國務院十路督查大軍9月上旬各地督查表明,不少地區鋼鐵去產能進展遲緩,困難重重。能否達標,著實令人擔憂。史上最嚴督查能確保鋼鐵去產能嗎?
十路督查大軍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國資委、安全監管總局、銀監會和能源局等十部委為主,開赴各省進行鋼鐵去產能督查,內容包括政策落實、任務分解和進度、產能實際退出、獎補資金籌措使用、職工安置等八個方面的內容,其規模、嚴密嚴厲程度和影響力度,為中國歷次去產能行動之最。
而據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鋼鐵去產能僅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7%,其中產鋼大省河北則不到目標任務的35%,超過10省份鋼鐵去產能工作尚未實質性啟動。十路督查組的督查也表明,不少地區仍存在去產能進展遲緩、資金分配尚未完全到位等問題。
作為中國第一鋼鐵大省的河北,9~10月計劃壓縮煉鐵和煉鋼產能657萬噸和533萬噸。其中9~10月計劃壓縮煉鐵產能中有效產能為535萬噸,占比達81.4%,且集中在10月份。由此可見,相比其它省市,河北省鋼鐵去產能任務更繁重、阻力更多、壓力更大。
筆者認為,最嚴督查之下,要真正實現年底全國鋼鐵去產能任務,關鍵應把握以下幾點:
其一,防止將去產能行政化、運動化、簡單化和無效化。
以往歷次督查,未必有如此明確、詳細的“黑名單”,而這次最嚴督查,有利于解決之前去產能“糊涂賬”和去產能“作假”等問題,要防止把過去已淘汰過多次的無效產能重新再報。以前去產能并沒有前期淘汰這部分落后產能之后,再進一步淘汰同質化競爭嚴重、設備陳舊、競爭力不強的產能,因此這比前期難度要更大。要防止把去產能工作行政化、行政行為運動化、分解任務簡單化和壓減對象無效化。
其二,切實解決好人員安置和資產處置等難題。
因為后續要去的大部分是運營中的產能,這必然涉及大量的人員安置、資產和債務處置等難題。地方政府和鋼企要轉變“等等看”的慣性思維和“雷聲大、雨點小”的做法,不但要堅決完成去產能指標,更要運用好中央的專項獎補資金,妥善處置好人員安置和資產處置等難題。
其三,科學處理好產能與產量的辯證關系。
去產能既需要政府措施,也要靠市場化推動。去產能并不簡單等于去產量,產量取決于市場變化,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企業可進行產能置換,把落后產能置換為先進產能。尤其應通過兼并重組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鋼鐵強企。對寶鋼武鋼的強強聯合,業界正拭目以待。
其四,鋼企“莫為浮云遮望眼”。
當下,對鋼企來講,完成去產能硬性指標和市場短期剛需增加鋼價上漲復產盈利兩者并存,存在博弈。奉勸那些落后產能鋼企,千萬不要再為一時的盈利所迷惑而復產,而要堅決停產淘汰落后設備,把精力放在轉型升級上,這才是起死回生之路。
本文同期刊載于9月26日《現代物流報·鋼鐵物流》第1版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