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8-30 09:46:27 現代物流報
關注中物聯
近日,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分析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顯示,1997年起,我國鋼鐵企業開始兼并重組,2007年、2008年達到頂峰。
至今,鋼鐵行業已發生80起左右兼并重組案件,其中,省內兼并重組事件42起,跨省兼并重組事件30起,跨國并購8起。這其中,央企的主導作用明顯,共主導兼并重組事件25起,占比31.25%,以地方國資鋼鐵企業為主導的兼并重組事件34起,占比42.5%。
重組問題多多
1.產業集中度低
在當下熱門的寶鋼和武鋼合并之前,中國鋼鐵行業其實已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其中,寶鋼主動出擊并購韶鋼集團和八一鋼鐵,武鋼集團跨省收購昆鋼集團和柳鋼集團,而鞍鋼和攀鋼合并,也讓西南地區的產能相對集中。
系列的重組案例改變了中國鋼鐵行業的格局,但遺憾的是,這些鋼企的整合效應并不太好,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仍在逐年下降。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粗鋼產量前10家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2.14%,隨后逐年下降,2015年下降為34.2%。美國前兩家鋼鐵公司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中國近鄰韓國和日本前兩家鋼鐵公司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值均在90%以上,中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仍較低。
2.整而不合,做大不做強
中國鋼鐵工業上一輪的重組潮中,整而不合的遺憾仍然存在,政府層面拉郎配的嫌疑尚未消除。
2005年12月,武鋼集團與柳鋼集團簽署聯合重組協議,雙方合作成立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并在防城港建設千萬噸級鋼鐵基地項目,計劃投資600億~700億元,興建一座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但到了2015年,廣西省國資委退出,柳鋼與武鋼這場跨區域重組宣告失敗。“當時兩企業重組后,內部的整合仍無法推進。”武鋼集團內部人士則透露,那時的柳鋼集團職工待遇比武鋼集團還要好,引發柳鋼集團職工反對,而雙方在重組后應該推進的管理、運營方面等并未落實,只是在產能規模上進行簡單并表。
這種情況并非只發生在武鋼集團身上。2008年,山東鋼鐵重組日照鋼鐵,并先后并購了青島鋼鐵、齊魯鋼鐵等省內鋼鐵企業,山鋼規模快速擴大。
與武鋼集團的跨省重組不同,山東鋼鐵重組均在省內,阻力相對較小,但實際上,到如今,山東鋼鐵所兼并的這些企業仍然各自獨立,總部并沒有實際的財務權。
上一輪的改革中,國家注重的是企業的規模擴張,借助于重組,企業規模快速擴大,但整合后的融合,政策方面的引導并不太明確,此后也缺乏監管,企業自身也缺乏真正融合的動力。
整體來說,政府在上一輪的改革重組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結果不甚理想。
3.民營鋼企重組見曙光
由于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及經營不善等因素,作為第二大民營鋼企的海鑫集團自2014年3月起因資金鏈斷裂而被迫停產,2015年9月,同為民營企業的建龍集團出資37.28億元,以子公司吉林鋼鐵作為并購主體,獲得海鑫鋼鐵全部股權,海鑫鋼鐵更名為山西建龍鋼鐵控股有限公司。
山西建龍鋼鐵于今年4月底低調復產。據相關報道,山西建龍產品入市后的第一個月,也就是7月份,完成銷售收入2.9億元,實現盈利2062萬元。
建龍集團在吞下中國第二大民營鋼企海鑫鋼鐵集團后計劃在2020年前,通過兼并重組,將鋼鐵產能從現有2300萬噸,增加至5000萬噸。“當前國內鋼鐵產業最大的問題是集中度低,要解決就只能并購。建龍集團主要收購目標是民營企業,相對于國企而言,這類收購比較簡單。”建龍集團董事長張志祥稱,國內有些鋼鐵企業規模較小,力量不夠,建龍集團正在考慮合適標的進行組合。
山西建龍鋼鐵的投產、盈利讓行業人看見了鋼鐵企業通過市場運作,成功的實現了企業的合并重組,也增強了人們通過市場實現企業合并重組的信心。
政府引導下的市場行為
由于國內鋼鐵行業集中度低,導致限產保價能力嚴重缺乏,企業自律性差,打價格戰,鋼材價格持續下跌,致使行業陷入惡性競爭。中國鋼鐵新一輪兼并重組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
在上一輪的改革重組中,雖然民營鋼企重組獲得了一定成效,但以民營鋼鐵企業為主導的兼并重組事件僅19起,占比僅23.75%,且此類兼并重組規模較小,市場話語權較低。新一輪兼并重組應該是政府引導下的國家戰略性及市場化行為。以企業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去推進,從企業的互補性和產品結構等方面自由組合,發揮市場的力量是重組能否成功的關鍵點。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的政策也引導企業從追求規模轉為追求業績變化,在多個文件中,政府都在強化以市場和企業作為重組的真正主體。但鋼鐵企業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若要推進重組要面臨負債、人員就業和重組資金等問題。當前,鋼鐵行業的整體負債率已高達70%左右,行業不景氣企業還可能面臨銀行抽貸的壓力,而若去產能政策出臺后,相關的配套政策若不完善,融資渠道若無配合,完全依靠市場化的力量去鼓勵重組難度也不小,此時需要政府在企業的重組方面的配套政策還需細化,加強引導作用。
只有真正讓市場主導,讓企業從自身需求方面自由組合重組,才能避免重走整而不合和“拉郎配”的鋼企重組老路。而政府更多的是要扮演適時引導、鼓勵和扶持的角色。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