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15 09:05:36 鳳凰網
關注中物聯
民營快遞集體上市,或將迎來又一位熟悉面孔。曾多次曝出上市傳聞的中通快遞近日再被爆料,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申請IPO,融資規模將為10億-20億美元,有望成為阿里巴巴250億美元IPO之后最大的一樁中資企業赴美上市交易。
不過,中通快遞副總裁張建鋒昨日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目前市場上的傳聞和猜測,不發表任何評論。“中通現階段的重點,是執行公司戰略規劃,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品牌服務質量。”
南都記者整理以往傳聞發現,關于中通上市的消息從去年就開始傳出,一開始業界傳聞中通將在香港上市,而這次則改道美國,“預料最快在9月或10月進行路演,IPO籌得的資金將用于未來擴張。”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目前中通上市尚未有官方消息,募資數額及市值的數據還沒公布,但相信其“曬家底”后,估值在通達系中的排名仍會比較靠前,理由是中通現階段業務表現靠前,得到國外資本注入后資金優勢可能會更顯現。楊達卿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國內“殼”資源收緊,企業借殼上市不再像之前那么容易,在美國市場進行IPO上市速度更快,如果中通在美謀劃上市屬實,那么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從去年至今,包括申通、圓通、順豐和韻達先后通過借殼上市,紛紛曬出過去快遞企業“神秘”的家底。2015年12月2日,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上市,估值169億元。今年1月15日,圓通速遞借殼大楊創世上市,估值175億元。5月23日,順豐快遞借殼鼎泰新材上市,估值433億元。7月1日,韻達快遞借殼新海股份上市,估值180億元。去年,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84 。8億件,實現業務收入2246億元,遠超國有及外資快遞企業。但看似“土豪”的快遞企業,也面臨著利潤率下降、發展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迫使快遞企業紛紛謀上市,敲開資本市場大門。
“除了速度更快,在美上市對中通實現多元化、國際化發展有一定好處,或會成為中國快遞企業在國外的代表,獲得更多資本青睞,但與此同時在美上市也是一個大的挑戰。”楊達卿指出,除了因為近期中概股在美表現不佳等因素外,以加盟形式為主的快遞企業會有些管理上的難處和不規范,這在更規范的美國市場,可能會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對于快遞行業紛紛謀求上市,楊達卿認為這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但由于部分快遞企業業務過分依賴“阿里系”,當中仍可能存在業務過于單一的風險,須謹慎看待。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